闲居习疏懒,岁月渐成癖。
心幽远世虑,地偏少人迹。
是时春向暮,芳草萋更碧。
鸟啼檐间树,花落溪上石。
悠悠发长吟,命酒聊自适。
人生任天性,焉能为形役。
闲居习疏懒,岁月渐成癖。
心幽远世虑,地偏少人迹。
是时春向暮,芳草萋更碧。
鸟啼檐间树,花落溪上石。
悠悠发长吟,命酒聊自适。
人生任天性,焉能为形役。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暮春书怀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一种淡泊与宁静。首句“闲居习疏懒”,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习惯和对繁琐事务的疏离,显示出他的心境淡然。接着,“岁月渐成癖”则暗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他难以割舍的生活方式。
“心幽远世虑,地偏少人迹”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静,远离尘世纷扰,让诗人心灵得以净化,思考更加深沉。春天即将过去,“春向暮”三字透露出淡淡的感伤,但“芳草萋更碧”又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鸟啼檐间树,花落溪上石”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物。最后两句“悠悠发长吟,命酒聊自适”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饮酒赋诗来排遣内心的情感,体现出他顺应天性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以写景抒怀为主,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恬淡与超脱,以及对自由自在人生的向往,体现了明代士人的隐逸情怀。
华清缥缈浮高栋,上有缬林藏石瓮。
一杯此地初识君,千岩夜上同飞鞚。
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
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
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銮鸣铁凤。
旧游空在人何处,二十三年真一梦。
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
有如社燕与秋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
湖南万古一长嗟,付与骚人发嘲弄。
明月入华池,反照池上堂。
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
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
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
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
独作五字诗,清绝如韦郎。
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长江无风水平绿,也无靴文也无縠。
东西一望光浮空,莹然千顷无瑕玉。
船上儿郎不耐闲,醉拈横笛吹云烟。
一声清长响彻天,山猿啼月涧落泉。
更打羊皮小腰鼓,头如青峰手如雨。
中流忽有一大鱼,跳破琉璃丈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