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尘愧屡拂,世垢思一浣。
急索胫已肿,虚惊背独汗。
窘步裁免跌,高谈卒成谩。
辰去将奈何,磨头髻如弹。
名尘愧屡拂,世垢思一浣。
急索胫已肿,虚惊背独汗。
窘步裁免跌,高谈卒成谩。
辰去将奈何,磨头髻如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有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首句“名尘愧屡拂,世垢思一浣”,诗人自谦于名利的尘埃中,内心充满愧疚,渴望洗净世俗的污垢,追求心灵的纯净。这种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接着,“急索胫已肿,虚惊背独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碌,身心俱疲的状态。这里的“胫已肿”和“背独汗”不仅指身体上的疲惫,更深层地反映了精神上的压力和焦虑。
“窘步裁免跌,高谈卒成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不定的困境。一方面,他试图坚守原则,避免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又因外界的诱惑和压力,不得不做出妥协,最终发现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可能只是徒有其表,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最后,“辰去将奈何,磨头髻如弹”,时间匆匆流逝,诗人感到无力改变现状,只能任由岁月在头上留下痕迹。这句话既是对时间无情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艰难选择。冯山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社会和自我价值的深入思考。
琐琐榆下钱,贴贴水上镜。
蜗牛共饮吸,水马竞驰骋。
静中观至妙,度此春日永。
舟师挽且哗,俚语相讥病。
劳逸各有役,不必尽乘兴。
公缘升斗穷,我访山水胜。
虽云异出处,同是缚垢净。
何当俱一扫,歇此风中艇。
携持少室去,从渠谓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