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
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
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
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
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
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
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
这首《凤台曲》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关于凤凰与箫声的神话故事。
开篇“吹箫来凤凰,弄玉偶箫史”,以“吹箫”这一传统意象引入,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凤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与尊贵;弄玉,相传为古代仙人之女,善吹箫,与丈夫萧史化为凤凰双飞,此处借以喻指箫声的美妙与高雅。这两句不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也暗示了故事中人物的非凡身份与命运。
接着,“音声迭谐和,形体忽轩举”,描述了凤凰与箫声之间的和谐共鸣,以及由此引发的神奇变化——“形体忽轩举”。这不仅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界的奇妙联系,也暗含了主人公们因音乐而获得超凡脱俗的力量或命运转变的寓意。
然而,好景不长,“彩云不复聚,华月照故址”,彩云散去,华月之下只剩下昔日的遗址,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最后,“空遗千载名,流落无极止”,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在失落的感慨。尽管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将归于平静,留下的是后人对这段故事的追忆与传颂。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思考。
重过钓台路,风物故依然。
羊裘轩上,俯临清泚面孱颜。
仰见先生风节,更有两公名德,冰雪照人寒。
龙野方驰逐,鸿翼自孤骞。
酹壶觞,追往昔,笑华颠。
别来三纪,推排曾戴侍臣冠。
惭愧君恩难答,聊复守符重绾,敢叹客途艰。
少报期年政,行泛五湖船。
香满千岩,芳传丛桂,小山会咏幽菲。
仙姿冷淡,不奈此香奇。
翠葆层层障日,深爱惜、早被风吹。
秋英嫩,夜来露浥,月底半离披。
谁知。
清品贵,带装金粟,韵透文犀。
与降真为侣,罗袖相宜。
宝鸭休薰百濯,清芬在、常惹人衣。
姮娥约,广寒宫殿,留折最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