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破空来,幻此清凉界。
老树西风叶叶吹,人立斜阳外。
暮霭渐呈愁,远山悄横黛。
已御吴棉尚觉寒,绝壑生虚籁。
奇石破空来,幻此清凉界。
老树西风叶叶吹,人立斜阳外。
暮霭渐呈愁,远山悄横黛。
已御吴棉尚觉寒,绝壑生虚籁。
这首《卜算子·清凉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清凉台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奇石突兀、老树西风、暮霭渐浓、远山横黛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奇石破空来,幻此清凉界。” 开篇即以奇石破空而来,创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清凉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奇石与清凉界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也暗示了清凉台所在之地的独特性和神秘感。
“老树西风叶叶吹,人立斜阳外。” 接着,诗人通过老树在西风中摇曳、落叶飘零的场景,以及人在夕阳余晖下的孤独身影,进一步渲染了清凉台的静谧与寂寥。老树与西风的互动,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
“暮霭渐呈愁,远山悄横黛。” 暮霭的出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愁,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远山横黛,则是将视线引向远方,暗示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深远的意境。
“已御吴棉尚觉寒,绝壑生虚籁。”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清凉台环境的真切体验。御吴棉(穿着吴地的棉衣)仍觉寒冷,说明这里的气候异常寒冷或清凉,而绝壑生虚籁(深谷中传来空灵的声音),则进一步强调了清凉台环境的静谧与神秘,仿佛连自然界的声响都变得空灵而悠远。
综上所述,《卜算子·清凉台》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清凉台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冬冬晨鼓催,目注东方白。
日华欲动月无辉,杀气冲天云血色。
坎坎暮鼓击,日没崦嵫黑。
朔风吹海毒波翻,旄头错落光芒出。
日复夜,夜复日,日夜相催鼓声急。
枕戈不寐食忘餐,力不能支仰天泣。
主辱臣死古义存,弟妹瓢零敢遑恤。
整旗收队决雌雄,黄龙孰遣横江中。
风雷昼晦天地变,君臣不见崖山空。
至今涛声吼朝夕,半为猿鹤半沙虫。
当时豪杰能几子,千载不泯惟孤忠。
催日鼓,送日鼓,调短意长歌愈苦。
鲛人闻得泪成珠,踯躅白鹇惊堕浦。
侍郎丞相家国同,当时戮力无尔汝。
补天炼石竟无功,空余五色神光吐。
斯人斯作世岂多,合入青编照今古。
《续催送日鼓谣》【明·汪德钧】冬冬晨鼓催,目注东方白。日华欲动月无辉,杀气冲天云血色。坎坎暮鼓击,日没崦嵫黑。朔风吹海毒波翻,旄头错落光芒出。日复夜,夜复日,日夜相催鼓声急。枕戈不寐食忘餐,力不能支仰天泣。主辱臣死古义存,弟妹瓢零敢遑恤。整旗收队决雌雄,黄龙孰遣横江中。风雷昼晦天地变,君臣不见崖山空。至今涛声吼朝夕,半为猿鹤半沙虫。当时豪杰能几子,千载不泯惟孤忠。催日鼓,送日鼓,调短意长歌愈苦。鲛人闻得泪成珠,踯躅白鹇惊堕浦。侍郎丞相家国同,当时戮力无尔汝。补天炼石竟无功,空余五色神光吐。斯人斯作世岂多,合入青编照今古。
https://shici.929r.com/shici/DsYC6Jk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