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狂游去不归,柳深江碧莫春时。
十年客梦连宵雨,万里山行满箧诗。
南浦草多离恨远,青楼人去雁来迟。
何妨脱却风尘吏,日日街头醉似泥。
漫客狂游去不归,柳深江碧莫春时。
十年客梦连宵雨,万里山行满箧诗。
南浦草多离恨远,青楼人去雁来迟。
何妨脱却风尘吏,日日街头醉似泥。
这首明代诗人袁养福的《寄陈原性》描绘了一位漫游在外的文人形象。首句“漫客狂游去不归”,以“漫客”自比,表达了游子的放浪形骸和难以回归故乡的无奈。次句“柳深江碧莫春时”,通过“柳深”“江碧”的景致,渲染出暮春时节的清新与寂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客梦连宵雨,万里山行满箧诗”,诗人回忆起十年间在外漂泊的生活,夜晚常常被雨声惊扰,而漫长的旅程中积累了无数的诗篇,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南浦草多离恨远,青楼人去雁来迟”进一步深化了离愁别绪,南浦象征离别之地,草木茂盛反衬出离别的遥远;青楼人去,雁字回时,寓言友人远离,音信难通,增添了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何妨脱却风尘吏,日日街头醉似泥。”他渴望摆脱世俗官场的束缚,每日沉醉于街头,似乎只有在酒乡中才能暂时忘却烦恼,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既展现了游子的漂泊之苦,又寄托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朝退几少閒,虚斋坐斐榻。
雨师奏其能,烦暑清六合。
尘嚣此焉浣,祈岁予心惬。
蕉窗绿荫稠,岂用文绮杂。
人鲜俗虑对,境有清景答。
潇洒靡不宜,此际兴无乏。
目谋足空濛,耳观犹飒沓。
檐溜与溪烟,远近一时纳。
问我何所营,书史堪涉猎。
不似夏初时,殷忧在眉睫。
九秋悲气谁相逼,秋树秋风岂尽极。
红叶阶前作意吹,白云天外何心织。
寒山犹贳爽情来,落木欣依炎野侧。
山有木兮木有枝,新枝可悦旧谁忆。
清晓愁闻肠断声,黄花畏见空庭色。
惜吾不见庭中人,频年血泪徒沾臆。
身同落木几萧凄,心与寒山尝拂拭。
秋意还从物象分,秋怀尽使时光得。
荷衰菊盛理当然,露白葭苍人可即。
稍需东月吐西华,此时再讨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