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鸿濛二百秋,潢池养寇孰贻忧。
擎天才力云中翼,浮世功名水上沤。
巢幕但闻嬉燕雀,农田那得劝鸤鸠。
军前乞写监门画,呼吁民劳庶小休。
元气鸿濛二百秋,潢池养寇孰贻忧。
擎天才力云中翼,浮世功名水上沤。
巢幕但闻嬉燕雀,农田那得劝鸤鸠。
军前乞写监门画,呼吁民劳庶小休。
这首诗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所作,题为《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其二)》。诗中,李鸿章以宏大历史视角,寓言性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感慨。
"元气鸿濛二百秋"开篇,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暗示了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潢池养寇孰贻忧"暗指时局动荡,外敌环伺,令人担忧。接下来的"擎天才力云中翼",比喻自己拥有才能和志向,如同展翅翱翔的天之骄子,试图在风云变幻中发挥作用。
然而,现实中的"浮世功名水上沤"揭示出功名如过眼云烟,短暂易逝。诗人批评了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小人,如"巢幕但闻嬉燕雀",而忽视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田那得劝鸤鸠",意味着社会风气浮躁,无人关心民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军前乞写监门画",希望能通过艺术形式反映民间疾苦,让民众稍得休息,"呼吁民劳庶小休",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体现了李鸿章作为政治家的深沉思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