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五十七》
《回波乐·其五十七》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若欲觅佛道,先观五荫好。

妙宝非外求,黑暗由心造。

善恶既不二,元来无大小。

设教显三乘,法门奇浩浩。

触目即安心,若个非珍宝。

明识生死因,努力自研考。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中的第五十七首。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之道。

诗中首先提出寻找佛法的道路,需要从内心深处开始,观察并理解生命的五种基本状态(或指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以此作为起点。接着,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光明与黑暗皆由自己所造,善恶不分彼此,一切事物的本质并无大小之分。

进一步地,诗中提到佛法的教义广泛而深奥,通过教导不同层次的修行者(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展现了法门的浩瀚与多样性。诗人认为,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蕴含着修行的契机,无需刻意去寻找珍宝,因为真正的宝藏就在心中。

最后,诗人提醒人们要深刻认识生死的根源,并努力自我反省与探索。这种自我觉醒的过程,是通往解脱的关键。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通过自我认知与反省,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赠陈宪史之福建

夫君英妙姿,家世联仕籍。

弱龄济乌台,所掌在文墨。

致身已青云,腾誉如白璧。

序劳合优迁,随牒更远役。

七闽处南陲,宪府堂堂辟。

君往试所长,俯就列曹职。

相逢钱唐滨,秋风动行色。

嗟兹遘时艰,天地满兵革。

呜呼凋瘵氓,何乃际斯厄。

生者困科差,死者堕锋镝。

贵人岂不仁,胡不怀惨恻。

我观得意者,及是翻取适。

旌旗出广路,百步人辟易。

假威济诛求,生事徼玉帛。

高堂日置酒,秉烛燕宾客。

芳除红锦藉,珍膳青纱羃。

娇歌绝艳舞,女妇拥前席。

垂酣不上马,欢乐未知极。

宁思公餗倾,便受素餐责。

维时风纪司,厥职务纠击。

矧今慎抡选,充位皆名德。

愿君勉赞襄,要使去淫慝。

及物摅至情,匡时展良策。

顾予狂者流,抚事常感激。

平生贾生志,临别长太息。

(0)

春日扈驾谒陵二首·其二

肸肸神皋迥,銮舆晓驻时。

天连双凤阙,地近九龙池。

日月开黄道,云霞翊画旂。

泽随阳德布,春满万年枝。

(0)

藤蓑五首·其一

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吾闻大泽滨,羊裘动世祖。

何如六尺蓑,灭迹芦花渚。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

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

(0)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十五黄连

花细山桂然,阶下不堪嗅。野人其根,根长节应九。

苦节不可贞,服食可资寿。

其功利于病,有客嫌苦口。

戒予勿种兹,味苦和难受。

岂不见甘草,百药无不有。

(0)

古意二首赠刘子·其二

楚妃一失宠,独宿楚江阴。

虽念容华落,终怜缱绻心。

闻说章台畔,畋游欢自淫。

今日宫中事,不言谗妒深。

(0)

不寐

拥被息尘想,潇潇雨到蓬。

孤城连禁柝,永夜动悲风。

往事疏灯里,新愁浊酒中。

南归稀信使,明发报征鸿。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