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三》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

(0)
翻译
也听说在小港口赞美公房,清晨扶着藜杖敲打上房门。
您和一位僧人游览了不同的山峰,我则绕着长廊走了百遍。
穿着风帽和雾鞋从云外而来,雪桧和霜松的香气充满衣袖。
正值炎热时节官员们撑开火伞,不应该贪图海山间的清凉。
注释
小泊:小港口。
赞公房:赞美公房,可能指寺庙或住所。
清晓:清晨。
藜:藜杖,一种草本植物的茎,古人常用作手杖。
上方:上房,指寺庙的主要建筑。
别嶂:不同的山峰。
长廊:长走廊。
风巾雾屦:风帽和雾鞋,形容轻便的行头。
雪桧:雪松,常绿乔木。
霜松:经霜的松树。
炎官:炎热时节的官员。
火伞:比喻夏天酷热如火伞。
海山凉:海山间的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林子方直阁秘书将赴任地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这两句通过“听闻”开篇,引出一处幽静的山庄,小泊旁有赞公的居所。早晨的微光中,诗人手扶藜草踏上山径,给人一种宁静致远之感。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的情景。朋友与一位僧侣一起去探访另一座山峰,而诗人自己则在百转的长廊上徘徊,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惆怅。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冬日山中的景象。诗人感受着从云端飘来的微风,以及那如同细雨般落下的雪花和霜冻。在这样的环境中,连树木也被覆盖得晶莹剔透,带来了淡雅的香气。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这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前往闽部任职的祝愿。这里的“炎官”指的是南方炎热的地方,而“张火伞”则是用来驱寒的设施。诗人建议朋友在那边不要过分追求清凉,因为海山之地本就宜冷,自然会有凉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不舍。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细腻观察,以及他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偈颂二十五首·其二十二

说如建瓴,坐如山岳。就下平高,咬牙爆爆。

(0)

寒山背身立赞

骂丰干,是者汉。竹筒盛菜柦,指出教人见。

其实只要知机,不欲彰头露面。

(0)

偈颂二十四首·其三

鸡足峰前,黄梅渡口,逗到冷泉几掣肘。

若谓凌霄非正传,毕竟衣法属谁手。

野犴鸣,狮子吼,虚空昨夜翻筋斗。

(0)

偈颂二十五首·其十二

溪林叶堕,塞雁声寒。见成公案,大难大难。

百杂碎,铁团圞,和风搭在玉阑干。

(0)

南岳修首座赞

云雾充饥腹,烟霞补破衣。

祝融峰顶寺,几度对斜晖。

(0)

湖上秋日

南山雨初霁,东岸夕阳明。

支筇立回塘,顿觉耳目清。

皋鹤知秋意,唳风三四声。

红蓼弄秋色,纷纷满前汀。

柳径孤烟白,渔村野水平。

兴尽独自归,寥寥掩柴扃。

新月为吾上,庭蝉为吾鸣。

吾生本无事,对此堪怡情。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