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那得许奇观,疑怪重衾夜更寒。
正烂漫花随处有,不坚牢玉暂时看。
上章谒帝应留得,下令教儿莫扫乾。
岐路杨朱定垂泣,东西南北总漫漫。
穷冬那得许奇观,疑怪重衾夜更寒。
正烂漫花随处有,不坚牢玉暂时看。
上章谒帝应留得,下令教儿莫扫乾。
岐路杨朱定垂泣,东西南北总漫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景的画面,诗人以精妙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感受和哲理思考。
“穷冬那得许奇观”,诗人首先设定了一个极端的季节背景——寒冷的冬天,却在这个时候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美丽景象。"疑怪重衾夜更寒"表达了对严寒气候中出现的不寻常现象感到惊讶与困惑,"重衾"即厚被,但即便如此,仍无法抵御深夜的寒冷。
接下来,“正烂漫花随处有”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雪景中的美丽。虽然冬天本应是花草凋零的时候,但在这奇特的观察中,却发现了到处盛开的“花”,这里的"花"很可能指的是雪花,烂漫非凡,颇有仙境之感。
"不坚牢玉暂时看"则深化了这种美景的脆弱性。诗人用“玉”来形容这场雪景,既表明其纯洁无瑕,又强调了它易逝如梦的特质。这是对现实世界中美好事物不持久的一种感慨。
"上章谒帝应留得,下令教儿莫扫乾"则带有了一定的寓意。诗人似乎在倡导一种保留和珍惜这种美景的态度,通过对皇帝的奏章(“上章谒帝”)和家中的叮咛(“下令教儿”),表现了这份珍视之情。
"岐路杨朱定垂泣,东西南北总漫漫"中,“岐路”可能特指某一地名,而“杨朱”则是古代哲学家,提及他们,或许在暗示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感受超越了普通的人类情感,达到了哲理的高度。"垂泣"表明即使是伟大的思想家也为之动容。最后,“东西南北总漫漫”则描绘了一幅无边界、四处弥漫的雪景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哲学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珍视与保留这种瞬间美好的心情。
金芝腾地宝,瑶草动春芳。
中庭乍消残雪,和气转东皇。
花市收灯未久,柳陌踏青将届,乐岁好风光。
指点泰途近,身在讵须忙。儒家气,方家业,道家装。
膝前彩衣围绕,袍锦昼辉煌。
坐我苍筠万亩,寿我红梅百本,才足了千觞。
一笑领黄鹤,回首望仙乡。
霞泛青鸾,风飘紫燕。绛帐女宗人争羡。
熊丸素娴班氏管,轩车时剉陶家荐。
汝南龙,河东凤,皆邦彦。有母兼将父道擅。
有儿贻厥孙谋善。此日徽音满芳甸。
井阑秋结冰桃实,兰阶春荫神芝遍。
进金鹅,斟玉醴,瑶池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