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精激飞轮,循虚节惊至。
逝川无回波,千秋倏如驶。
浮生日及荣,孰与乔松齿。
君看邙山坟,累累正相似。
鵙鸣群芳歇,大暮同归矣。
谁知清浊间,中有恒不死。
双精激飞轮,循虚节惊至。
逝川无回波,千秋倏如驶。
浮生日及荣,孰与乔松齿。
君看邙山坟,累累正相似。
鵙鸣群芳歇,大暮同归矣。
谁知清浊间,中有恒不死。
这首诗描绘了时光流转和生死变迁的主题。"双精激飞轮,循虚节惊至"运用了比喻,将时光比作快速旋转的车轮,无声无息地流逝。"逝川无回波,千秋倏如驶"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无情,江水奔流不息,千年光阴转瞬即逝。
诗人接着以"浮生日及荣,孰与乔松齿"表达对人生短暂与乔松长寿的对比,暗示人的生命如同浮云般短暂,而乔松这样的长生之木则象征永恒。"君看邙山坟,累累正相似"借邙山上的累累坟墓,形象地展示了死亡的普遍性。
"鵙鸣群芳歇,大暮同归矣"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鸟鸣花落,日暮时分万物回归,暗示生命的终焉。然而,最后一句"谁知清浊间,中有恒不死"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疑问,尽管世间万物有生有死,但在清浊相融的生命循环中,是否存在着某种永恒不朽的精神或理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生命、死亡和永恒的哲理,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