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山下水边村,铁石枝条碧藓痕。
一夜东风吹碇蕊,□香和月倚黄昏。
孤山山下水边村,铁石枝条碧藓痕。
一夜东风吹碇蕊,□香和月倚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雅的冬日梅花图景。诗人以“孤山山下水边村”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脱俗的氛围。接着,“铁石枝条碧藓痕”一句,通过“铁石”与“碧藓”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梅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暗示了其生长环境的艰苦与独特。这样的描写,使得梅树的形象更加立体,富有生命力。
“一夜东风吹碇蕊”则将时间推进到夜晚,东风轻拂,似乎在唤醒沉睡的花蕊,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碇蕊”既指花蕊,也暗含着等待绽放的期待之情。最后一句“□香和月倚黄昏”,巧妙地运用了留白手法,让读者自行想象那在月光下散发幽香的梅花,静静地倚靠在黄昏的时光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美感。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能闻到梅花的清香,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梅树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季节变换的巧妙捕捉,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坚韧精神的赞美。
野烟秋水苍茫远,禅境真机去住闲。
双树为家思旧壑,千花成塔礼寒山。
洞宫曾向龙边宿,云径应从鸟外还。
莫恋本师金骨地,空门无处复无关。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归捷中华第,登船鬓未丝。
直应天上桂,别有海东枝。
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
西风送君去,莫虑到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