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山补亡,并引·其二》
《龙山补亡,并引·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四言诗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0)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君子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这两句描写君子之人,无论是晴朗还是昏暗,无论是狂风暴雨,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品格。

接下来的几句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描述的是君子之人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即使是平常生活中的微小收获,也能像山野间散落的草木那样随遇而安;即便遭受挫折和灾难,也像车毁而骨肉完好无损一样,内心充满自信,不会有所畏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不知有我,帽复奚数。流水莫系,浮云暂寓。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这几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即使腰间的带子适合而忘记了它的存在,脚上的鞋子舒适而忽略了它的陪伴;达到一种不知自我之存在的境界。就像帽子不用系带却能紧贴头顶一样,人应随顺自然,不强求拥有或放弃。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不缨而结,不簪而附。歌诗宁择,请饮《相鼠》。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最后的几句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选择性接受和对不入流俗之人的批评。在这里,“我冠明月”等字眼中蕴含着诗人对高洁精神境界的追求,而非世俗所能及;"歌诗宁择,请饮《相鼠》"则是在邀请志同道合者共享高雅之乐,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庸俗之人进行批判,将其比作不听话的顽童。

整首诗通过对君子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内心世界中的哲学思考与审美追求,是一篇充满智慧与诗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早发沧州

片帆轻舸发沧州,野树离离散不收。

两地伤心河上草,一灯残梦渚西楼。

尘生晓市人烟集,雾拥春城水气浮。

我欲凭高问归雁,潇湘何处可维舟。

(0)

题菊柬林司成先生

紫翠丛中独隐奇,风霜饱历灿东篱。

寄语柴桑老居士,好归吟赏莫教迟。

(0)

咏山泉

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

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

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

(0)

黄鹤楼图为岑知府题

黄鹤高楼迹已芜,谁传景象入斯图。

仙人一去世莫识,黄鹤不来谁为呼。

鄂渚春回湘树匝,洞庭云尽楚山孤。

题诗独羡崔夫子,对景思乡信不无。

(0)

九日登玩江桥

独上驿南楼,凭高散旅愁。

江山几陈迹,天地一浮沤。

且复簪黄菊,何须叹白头。

长歌少陵句,诗思满沧洲。

(0)

赋得旷如楼送人之京

高楼邻青云,虚爽复幽绝。

凉风下书帷,似与离人别。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