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
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
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
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
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
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
这首诗描绘了山泉的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从山间流淌而下的景象。首句“泉脉来何处,山人未识名”引出对泉水源头的好奇与探索,暗示了泉水的神秘与不凡。接着,“悬厓飘练影,漱石韵琴声”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将泉水在悬崖峭壁间流淌,如同白练飘动,以及它在石头上轻柔地冲刷,仿佛琴音悠扬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暗滴空潭响,遥添涧曲平”则进一步描绘了泉水在深潭中的静谧与和谐,以及它如何在远处为山谷增添了一抹平和之气。最后,“尘缨宜此濯,心迹与谁清”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清澈的泉水中洗涤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清明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山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纯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