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训蒙绝句.夜气》
《训蒙绝句.夜气》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理则无形气是乘,气随夜息理斯存。

息时无感犹当验,昼不能清夜亦昏。

(0)
鉴赏

这首《训蒙绝句·夜气》由宋代学者朱熹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理”与“气”的关系以及昼夜之气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

首句“理则无形气是乘”,提出“理”作为无形的概念,而“气”则是承载“理”的物质载体。这里的“理”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气”则代表了物质世界。这一句揭示了“理”与“气”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即“理”寓于“气”中,通过“气”得以体现和存在。

次句“气随夜息理斯存”,进一步阐述了“气”与“理”的动态关系。在夜晚,人们休息时,体内的“气”随之减弱,但“理”依然存在于其中,不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理”作为内在本质的恒定性,即使在身体活动减少、意识放松的状态下,其内在的规律和秩序仍然存在。

接下来的两句“息时无感犹当验,昼不能清夜亦昏”,则从人的精神状态角度出发,探讨了昼夜之气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在休息时,尽管意识可能变得模糊或无明显感受,但“理”的存在仍然是可以验证的;而在白天,虽然人们通常感觉较为清醒,但夜晚的“气”同样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导致昏沉或不清醒。这两句强调了“理”与“气”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普遍性和持续性,无论是在清醒还是睡眠中,它们都在发挥作用。

整体而言,《训蒙绝句·夜气》通过深入浅出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朱熹对于“理”与“气”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影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考价值,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理”与“气”理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鼠须笔·其二

中山毛颖久中书,鼠辈胡为亦可俱。

寝庙穴居真得计,畏人端恐擢其须。

(0)

秋夜有怀二首·其二

坐失金汤险,摇摇翠盖飞。

空闻八骏御,不见六龙归。

天地干戈满,潇湘鸿雁稀。

汉宫秋夜月,依旧照彤闱。

(0)

游落星寺

一气升沉谁所肇,陨星为石古不少。

群川会处渺无涯,坠此精坚镇江表。

坐令释子开梵宫,栋宇规摹浮玉小。

窈窕楼台四面通,汹涌波涛千柱㒟。

我来端是好幽奇,一叶飘然陵漭渺。

初疑牛女在银潢,更讶灵槎经毕昴。

星房月殿夜沉沉,水色天容秋杳杳。

恍如清梦到天门,欲驾飙轮憩蓬岛。

尘世喧嚣那易得,幻境去来何日了。

心閒境寂付幽人,衲被蒙头任昏晓。

(0)

次季弟韵赋梅花三首·其三

群芳冻死未招魂,谁使梅花独占春。

愿折繁华凭驿使,为传幽思恼诗人。

心驰魏阙惭商鼎,路入章江忆子真。

莫道广平心似铁,赋辞得得与清新。

(0)

题偃秀轩

青葱秀色一轩中,俯瞰梁朝万本松。

顶蹙风云疑偃盖,枝蟉雨露若蟠龙。

四时郁郁宁彫叶,千载亭亭不改容。

却笑宗人生岱岳,佞秦先得大夫封。

(0)

题紫岩驿

稚年曾向此途行,半世重来若泛萍。

山径车声欣路坦,江村市合厌鱼腥。

连天霜草萧萧白,蟠岭云松郁郁青。

久旅怀家归尚远,暮烟残照宿邮亭。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