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十》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十》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大地无一法可见,云庵露万象中身。

顽空消殒明方极,肉眼遮藏觑不亲。

苦口老师归寂日,知恩弟子庆生辰。

垆香长伴青灯晓,赛却灵山法供真。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生命、存在与修行的深刻思考。首先,“大地无一法可见”一句,借大地之广阔,暗示了宇宙万物的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引出对“法”的探讨,即世间一切现象和规律。接着,“云庵露万象中身”则通过云庵这一隐喻,象征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宇宙真理,揭示了修行与生活融合的境界。

“顽空消殒明方极,肉眼遮藏觑不亲”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空性的理解以及如何超越感官的局限,追求内心的光明。顽空,指顽固的无知或虚妄;消殒,意为消逝或毁灭;明方极,意味着真正的光明只有在彻底理解空性后才能达到极致;肉眼遮藏觑不亲,则强调了肉眼(即凡夫俗子的感知)的局限性,难以直接洞察到事物的本质。

“苦口老师归寂日,知恩弟子庆生辰”这两句,通过对比老师的离世与弟子的庆祝,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修行过程中的得失观。老师的离去虽是哀伤之事,但也是弟子成长和觉悟的机会,而庆祝生辰则象征着新生和继续前行的决心。

最后,“垆香长伴青灯晓,赛却灵山法供真”描绘了一幅修行者在寂静夜晚,以香炉之烟和青灯之光为伴,虔诚地进行法供的情景。这里的“灵山法供”可能指的是佛教中对佛陀讲经说法的崇敬与纪念,通过这样的仪式,修行者得以与佛法更紧密地连接,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生命、修行、觉悟与奉献的主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宇宙、自我与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玉井峰会一堂五首·其一

数间茅屋万山巅,天赐闲人地自偏。

门外远峰衔落日,檐前古木卧苍烟。

葛衣草食从吾志,纸帐蒲团了夙缘。

偶向空城裁翠柏,莫将境会赵州禅。

(0)

题翠峰贯休旧隐

乘风长啸翠峰头,唤醒当年老贯休。

境界高寒多得月,松筠潇洒密藏秋。

蜀尼曾礼空中刹,吴越难添句里州。

劫外有家人不识,白云千古意悠悠。

(0)

山居

青山深处隐,时事不须闻。

门闭千峰雨,楼吞万壑云。

种花篱密护,接竹水遥分。

羞作千人态,甘心鹿与群。

(0)

谒先君墓

十载流离东复西,岁时霜露独凄凄。

子规似识终天恨,飞上松梢尽日啼。

(0)

悲猎兔

浅草卧才稳,俄惊猎骑鸣。

尘迷三穴失,电过几坡平。

捷疾飞鹰攫,踉蹡走犬争。

月中那得路,捣药乞长生。

(0)

晚行渭南道中同张太监赋

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

凉风生渭水,落日照新丰。

犬吠前村远,鸦飞暝霭空。

客游便水竹,去马惜匆匆。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