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中秋佳节因月食而无法赏月,内心的失落与不舍。
"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蟾蜍(指月亮)和玉兔(指月宫中捣药的兔子),形象地表达了月亮因为月食而失去了其本应有的光辉,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不满。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这两句则转折到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人生在变化无常中难以预料,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此处描绘了一种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但月亮不见,反而是云彩映照在窗上,月门(指专为赏月开设的门)虽被重新装饰,却也只能空对着一个没有月亮的夜空。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无月的中秋之夜,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境界,以及希望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赏月传统的反思,抒发了对人生无常、自然美景难以永恒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君不见孔明书台遗庙旁,古书不见台荒凉。
卧龙未起蜀天远,茅庐日日空南阳。
赤符光寒白水涸,秣陵王气犹能作。
璋若婴儿操虎狼,脱去荆州殊不恶。
十倍奇才安用书,此台昔时知有无。
蜀人思君识古处,未若江水存兵图。
黄冠所居门第改,祇有坊名今尚在。
安得台边见古人,秋草重生类书带。
小人无远虑,苟志怀与安。
富贵本浮云,百计图一完。
辰乎来之迟,玩弄如等闲。
其不为禽狄,不能分寸间。
故人哀怜之,投以药石言。
伏读夜达旦,颜汗肌骨寒。
顾惟壮盛时,气大力亦敦。
泰山陟其颠,不见宇宙宽。
荡舟绝溟渤,独自观其澜。
老大不自强,喑嘿甘素餐。
更欲盗恩荣,归取妻子欢。
自非仁人心,孰肯救此患。
过恶苟容改,勿惮提耳烦。
将大书诸绅,佩服永弗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