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法明的《辞众偈》,以“醉里”与“酒醒”为线索,描绘了人生境遇的变幻无常。
首句“平生醉里颠蹶”,开篇即以“醉”字点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一生在醉酒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隐含着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避。然而,“醉里却有分别”,转折之处透露出诗人并非完全沉沦于酒色之中,内心仍保持着清醒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为下文的情感铺垫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今宵酒醒何处”,将读者带入一个未知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酒醒之后,身处何方?这一问句充满了不确定性,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更加引人入胜。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四字,则是全诗最为经典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凄清的清晨景象:杨柳轻拂,晨风微凉,一轮残月高挂天际。这样的景致不仅渲染了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醉”与“醒”的对比,以及对特定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在“醉里”与“酒醒”之间,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与自我救赎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理解。
山拔地,巍然平陆。
峭壁飞崖,北斗兀立,南澳灵光矗。
无数神工鬼斧,斫就玲珑屋。
烟霄迥,玉宇琼楼遍空谷。
拔萝穿窦入,箭筈斜通,波涛乱蹴。紫翠怡心目。
蹑蹬抠衣,钟乳垂珠,苔花叠锦,一枕潺湲傍岩宿。
晓来扶起心情,昨宵幽怨今何有?
临风梦杳,望云魂断,几番回首。
未到春残,却愁春老,问春知否?
但小楼香远,曲阑人在,依旧是、春长久。
芳约黄昏肯负,正东风、一江成皱。
留欢遣醉,抽思作茧,而今时候。
记取相逢,惯尽无绪,听鹃啼瘦。
又柔尘渐起,银屏乍隔,也应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