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湖船、花天酒地,鹅潭占尽烟水。
东风无赖吹新绿,双桨趁潮而至。明月起。
恰三五银蟾,圆照人初醉。深杯劝未。
试唤出珠娘,琵琶遮面,香影度帘低。
花田好,依旧红楼十里。张乔无复罗绮。
廿年应悔寻芳晚,蓦地替春憔悴。箫莫倚。
怕纸醉金迷,忘了娉婷意。重来定记。
有拍拍沙鸥,垂垂丝柳,写尽断肠耳。
荡湖船、花天酒地,鹅潭占尽烟水。
东风无赖吹新绿,双桨趁潮而至。明月起。
恰三五银蟾,圆照人初醉。深杯劝未。
试唤出珠娘,琵琶遮面,香影度帘低。
花田好,依旧红楼十里。张乔无复罗绮。
廿年应悔寻芳晚,蓦地替春憔悴。箫莫倚。
怕纸醉金迷,忘了娉婷意。重来定记。
有拍拍沙鸥,垂垂丝柳,写尽断肠耳。
此词《摸鱼儿》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日游湖的生动画面。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荡舟湖上、花香四溢、美酒佳肴、月色如银等景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开篇“荡湖船、花天酒地”,以豪放之笔描绘了湖上游乐的盛况,湖面上船只荡漾,花香与酒香弥漫,展现出一种欢愉的场景。接着“鹅潭占尽烟水”,点明地点,鹅潭的美景被烟波环绕,更添几分神秘与宁静。
“东风无赖吹新绿”一句,借春风轻拂带来新绿,暗喻生机勃勃的春意,同时也暗示了词人的闲适心情。“双桨趁潮而至”则描绘了划船的情景,双桨随潮水轻轻划动,与湖面的波光交相辉映,充满了动态之美。
“明月起。恰三五银蟾,圆照人初醉。”月亮升起,恰逢十五之夜,月光如银,洒满湖面,也照亮了饮酒之人,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氛围。接下来“深杯劝未。试唤出珠娘,琵琶遮面,香影度帘低。”描述了月下饮酒、弹奏琵琶的场景,珠娘的歌声与琵琶声交织,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柔情与雅致。
“花田好,依旧红楼十里。”转而描绘了远处的花田和红楼,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张乔无复罗绮。廿年应悔寻芳晚,蓦地替春憔悴。”这里借用古人张乔的故事,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
最后,“箫莫倚。怕纸醉金迷,忘了娉婷意。”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繁华与享乐之中,而忘记了内心的纯净与美好。“重来定记。有拍拍沙鸥,垂垂丝柳,写尽断肠耳。”预示着即使再次回到这里,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如拍打水面的沙鸥、垂下的柳枝,都将深深地刻在记忆里,成为无法忘怀的情感寄托。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江南水乡春日游湖的独特魅力,以及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之情。
台上树阴合,台前流水多。
青春不出门,坐见野田花。
谁能学公子,走马逐香车。
六街尘满衣,鼓绝方还家。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慇勤。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玄发辞家事远游,春风归雁一声愁。
花开忽忆故山树,月上自登临水楼。
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秦川楚塞烟波隔,怨别路岐何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