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先孝廉墓》
《谒先孝廉墓》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谷风习习水潺潺,记得儿时此往还。

忽作閒僧投宿草,正逢寒雨暗前山。

当年孤柏曾经植,近日低枝渐可攀。

学道无成恩未报,自惊憔悴鬓毛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人生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

首联“谷风习习水潺潺,记得儿时此往还”,以轻柔的谷风和潺潺流水起笔,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熟悉的画面,唤起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谷风与水声,既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暗示着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颔联“忽作闲僧投宿草,正逢寒雨暗前山”,转折处,诗人仿佛突然间变成了一个闲散的僧人,在草丛中寻求栖息之所,却恰逢寒雨,使得前方的山峦变得模糊不清。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当下境遇的落寞与孤独,也暗喻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

颈联“当年孤柏曾经植,近日低枝渐可攀”,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与时间的长河,提到“当年”的孤柏曾被栽种,而“近日”低垂的树枝已可供攀爬。这不仅是对自然生长过程的描述,更是对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深刻反思,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尾联“学道无成恩未报,自惊憔悴鬓毛斑”,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追求某种理想或信仰的过程中未能有所成就,同时感叹年华老去,两鬓斑白。这一联既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自我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感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追问。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桐湖逸墅为邵文实方伯作

何事薇垣蚤乞身,崎岖世路觉劳神。

野花幽草新门径,曲水崇山旧主宾。

卧看閒云归洞口,步随驯鹤绕湖滨。

扁舟许我时来往,林下相望两逸人。

(0)

和吴石山四首·其二寓杭偶成

曾约相携上翠微,柳蜩忽变杏蜂飞。

琴囊剑匣归须早,白雪阳春和更稀。

苔衬屐痕通药圃,云移潭影上渔矶。

悠悠世路真如梦,往事何劳问是非。

(0)

叠前韵酬雪湖二首·其一

青镜空添白发愁,喜逢佳节且同游。

琼楼玉宇光初满,赤壁丹崖景倍幽。

舞兴未阑嗔鹤睡,歌声忽动遏云浮。

田家丰乐今真遂,更祝年年似此秋。

(0)

再酬雪湖见过仍前韵五首·其五

风满高林月满船,巷深鸡犬不惊眠。

寻常草阁宁无地,咫尺蓬壶别有天。

清话半空霏玉屑,红光一点烛丹田。

韵非适俗兼衰老,却喜樊笼返自然。

(0)

酬雪湖过访仍用前韵二首·其一

苔痕过雨上阶除,忽枉高轩倒屣初。

欢动笙歌元夕后,芳传梅柳蚤春馀。

相看翻讶三秋别,一话真胜十载书。

明日放舟湖上饮,波光溶漾绿蘋舒。

(0)

次宾竹联句韵二首为潘孔宜作·其一

旧游星散几时还,杖履迎门笑满颜。

节下诗多知会数,墙头酒过破囊悭。

水从根出流杯斝,风入枝来杂佩环。

闻说初筵仍大嚼,何当著我主宾间。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