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寄松院,墨涩笔潦草。
别来三十年,衲子尚能保。
开卷漫发笑,可感仍交抱。
正如故友明,卒见含欣悼。
人生非金石,年华岂常好。
白发不奈事,先此青山老。
当更三十年,与物论寿考。
题诗报青山,彼此托玄造。
此画寄松院,墨涩笔潦草。
别来三十年,衲子尚能保。
开卷漫发笑,可感仍交抱。
正如故友明,卒见含欣悼。
人生非金石,年华岂常好。
白发不奈事,先此青山老。
当更三十年,与物论寿考。
题诗报青山,彼此托玄造。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为自己的旧作山水图题写的,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友情长久的感慨。"此画寄松院,墨涩笔潦草"描绘了画面的风格,虽线条粗犷,但情感真挚。诗人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感叹"别来三十年,衲子尚能保",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开卷漫发笑,可感仍交抱",打开画卷仿佛能看到过去的欢笑,那份深厚的友情依然如故。"正如故友明,卒见含欣悼",诗人以故友比喻画中的山水,既有欣喜也有哀伤,体现了对自然与友情的双重情感。
"人生非金石,年华岂常好",诗人认识到人生并非永恒不变,青春易逝,"白发不奈事,先此青山老",感叹自己已老去,青山却依旧。他期待再过三十年,能与自然共论岁月的长久。
最后,诗人题诗向青山表白心迹,"题诗报青山,彼此托玄造",将自己与山水的关系提升到精神层面,寄托了对自然永恒与个人生命的哲学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沈周作为画家的深厚情感和艺术修养。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