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门荡荡,我望似鸿沟。
曲有公无渡,药难王不留。
身星背驿马,手疏谢江鸥。
只为恩深重,无缘学沐猴。
春明门荡荡,我望似鸿沟。
曲有公无渡,药难王不留。
身星背驿马,手疏谢江鸥。
只为恩深重,无缘学沐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未能得到朝廷允许归乡探母而产生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春明门荡荡,我望似鸿沟”,以“春明门”象征朝廷,表达出诗人站在门外,渴望进入朝廷的心境,但又仿佛被一道鸿沟阻隔,难以实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困境与鸿沟相对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接着,“曲有公无渡,药难王不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说即使有曲径可走,也无法越过这道鸿沟;即便是最好的药物,也难以留住想要归乡的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夸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不可逾越之间的矛盾。
“身星背驿马,手疏谢江鸥”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处境和心情。“身星背驿马”可能是指诗人独自一人,背对着前往家乡的路,暗示着他的孤独与无助。“手疏谢江鸥”则是说诗人写信给江边的鸥鸟,表达自己无法归乡的歉意。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江鸥以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最后,“只为恩深重,无缘学沐猴”两句,点明了诗人未能归乡的原因。他是因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而深感愧疚,以至于无法像猴子那样在树上跳跃自如,自由自在。这里的“沐猴”是一种比喻,指猴子在树上跳跃,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因无法满足对母亲的孝心而感到的遗憾与自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因官场束缚而无法实现归乡愿望的无奈与感慨。
洞天别是一蓬瀛,桂馆时时吹玉笙。
中有仙翁长不老,不知几个董双成。
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
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
醒心非醒酒,所醒遗形骸。
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
如闇秉巨烛,如蛰发春苗。
有时酩酊中,蘧蘧自形开。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
醒处元不醒,醉时良可哀。
嗟哉我何人,颠倒有至怀。
不求醉中醒,却醉醒中杯。
谢公有雅志,颇爱东山游。
坡仙得其心,妙语寄清讴。
苍生事未了,已了还即休。
彭泽小邑宰,其呈固不侔。
等閒一墨组,未死谁肯投。
况此大功业,声名天壤流。
始末终不渝,盛事古鲜俦。
信知山林乐,不贵公与侯。
岩壑有廓庙,缙绅或戈矛。
而况此老躯,日月不少留。
汲汲尚不足,岂容复悠悠。
揭榜慕前贤,驽马睎骅骝。
死者如可作,把酒起相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