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道中·其二》
《长安道中·其二》全文
明 / 张嗣纲   形式: 七言律诗

独跨征鞍万里归,彭城巉崄不胜悲。

阴多白日迷歧路,露暗黄昏失霸矶。

薄暮每愁风扑面,夜寒犹苦雪侵衣。

马蹄踯躅危桥下,月断云端有所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长途跋涉后,独自骑着马匹返回彭城途中所见的凄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

首联“独跨征鞍万里归,彭城巉崄不胜悲”,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独自一人,历经万里艰辛,终于踏上归途,但面对崎岖险峻的彭城之路,内心不禁涌起无尽的哀伤。这里不仅写出了旅途的艰难,也暗示了归家之路的不易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阴多白日迷歧路,露暗黄昏失霸矶”,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恶劣环境。阴云密布使得白日也显得昏暗不明,歧路难辨;黄昏时分,露水浓重,霸矶(此处或为地名,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朦胧中变得难以辨识。这两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迷茫、无助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旅人内心的困惑与失落。

颈联“薄暮每愁风扑面,夜寒犹苦雪侵衣”,继续深入描述了旅途中的艰难。傍晚时分,风势渐大,寒冷刺骨,雪花纷纷扬扬,穿透衣物,侵袭着旅人的身体。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形象地表现了旅人面临的严酷环境和内心的恐惧与痛苦。

尾联“马蹄踯躅危桥下,月断云端有所思”,收束全诗,将画面定格在旅人经过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桥之下,月光被云层遮挡,仿佛断开,留下一片模糊的光影。在这静谧而又略显诡异的场景中,旅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旅途的最后阶段,还蕴含了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未来未知道路的忧虑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位旅人在归途中所经历的艰难与孤独,以及对未来的深深思索。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张嗣纲
朝代:明   字:效忠   籍贯:清远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猜你喜欢

送陈太祝

夫君青云彦,早通金闺籍。

弁服劳骏奔,执事谨朝夕。

忽乘使者车,意气何辉赫。

将指固有严,为务本非剧。

经营礼文事,讵曰期会迫。

定知多馀暇,时复肆游历。

向来佳丽地,触目成陈迹。

西山独偃蹇,不改太古色。

相逢几遗老,慷慨语畴昔。

芙蓉君子花,足以语使客。

我方守一官,兀坐如龟息。

当归更淹留,临别增感激。

长风吹远尘,浩浩千里白。

欲附南飞鸿,安能生羽翼。

(0)

金华北山纪游八首·其八宝石

暮投招提境,明发首归路。

举头望山椒,遥认经行处。

重重岩壑间,苍然正烟雾。

(0)

送叶山人归恒安·其二

浮世蹉跎易白头,毋令旧约负沙鸥。

蚤知裘剑归山好,不傍风尘作远游。

(0)

冉泾书院十二咏·其五嘉树亭

吾庭有嘉树,种自容春翁。

百年益封殖,人歌召南风。

(0)

寿陆野云

八十称大耋,年来又此翁。

相人能法眼,谓我有仙风。

世事清谈里,家声远谱中。

笑看兰桂长,黄发碧双瞳。

(0)

雨中柬文玉·其一

雨中闭阁自焚香,门外诗来故故忙。

梦里风骚犹远在,却教白日破羲皇。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