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吴头听笛,楚尾呼镫,万里风烟。
一宿金陵渡,正乌啼潮落,白下门前。
几多六朝幽恨,分付隔江山。
也愁见而今,江城壁垒,海国楼船。飘然。
未归去,怅艳冶销磨,客里山川。
秋信浑如此,怕翠眉颦柳,红泪凋莲。
水天二分,凉月照我共无眠。
问冉冉秋星,可能飞到伊鬓边。
向吴头听笛,楚尾呼镫,万里风烟。
一宿金陵渡,正乌啼潮落,白下门前。
几多六朝幽恨,分付隔江山。
也愁见而今,江城壁垒,海国楼船。飘然。
未归去,怅艳冶销磨,客里山川。
秋信浑如此,怕翠眉颦柳,红泪凋莲。
水天二分,凉月照我共无眠。
问冉冉秋星,可能飞到伊鬓边。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易顺鼎所作的《忆旧游·自金陵往鄂渚,月下宿江上轮舟趸船,感赋》。诗人以月夜乘舟从金陵(今南京)前往鄂渚(湖北一带)的旅程为背景,通过笛声、灯火、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向吴头听笛,楚尾呼镫,万里风烟”,描绘了舟行途中听到的笛声和灯火,以及辽阔的江面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而遥远的氛围。接着,“一宿金陵渡,正乌啼潮落,白下门前”,写夜晚在金陵渡口过夜,乌鸦鸣叫,潮水退去,诗人身处六朝古都的历史沉淀中,不禁生出怀古幽思。
“几多六朝幽恨,分付隔江山”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感慨,暗示着无数王朝兴衰的往事如隔江山般遥不可及。“也愁见而今,江城壁垒,海国楼船”,诗人担忧眼前的军事形势,江城壁垒森严,海国楼船显赫,暗含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飘然。未归去,怅艳冶销磨,客里山川”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对家乡山水的眷恋。接下来,“秋信浑如此,怕翠眉颦柳,红泪凋莲”,借秋天的景色抒发情感,担心亲人因思念而眉头紧锁,红颜易老。
最后,“水天二分,凉月照我共无眠。问冉冉秋星,可能飞到伊鬓边”,诗人独自在月夜难以入眠,仰望星空,期盼秋星能传递他的思念之情,直抵心爱之人耳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将个人的漂泊之感与历史沧桑、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清末文人独特的旅思与忧患意识。
北风凛冽寒侵骨,冻合明湖冰半尺。
况复漫空吹柳絮,千山飞鸟藏无迹。
今朝雪霁同云开,唤舟渐有游人来。
银桥横锁不可进,篙师奋勇呼若雷。
高擎巨梃露两肘,渐见层冰缺湖口。
汹如金铁相挈撞。未识水仙震惊否。
兔起鹘落势不平,手挥白雨力匪轻。
豁然恍似城郭破,但见利锷如椎成。
舟行顺势倍曲折,船头又阻重冰白。
急呼舟子更持槌,如巨岳崩如帛裂。
岸边冰坚类石横,千杵不动仍硁硁。
严威冷冱有若此,慨然念彼号寒声。
遥看老梅正僵卧,登岸还寻酒家坐。
却忆重光大雪年,人著芒鞋踏冰过。
十日不踏兴胜寺,张子讶我何深藏。
谓疑幽忧属末疾,岂知发兴搜诗肠。
我初学此无检束,虞初九百恣荒唐。
稍参涪翁变诗派,意趣结约无飞扬。
十年弃置久不事,解散韬帙从忀徉。
含毫叩景偶一试,忽觉泥井生寒浆。
浓书细字急不择,蝼蚓诘曲肥鸦旁。
到口有物当一吐,安能呐舌如周昌。
古人精严有真放,下手得快天机张。
六朝文士不解此,散叶骏马驱跛羊。
三辰分光精气薄,语言缩畜如羸尪。
虽然此中有泾渭,岂得芜秽夸汪洋。
句律稍悟嗟已晚,嗜好多可无专场。
千金狐裘饰羔袖,汉冠晋制兼唐装。
吾文所病亦在此,自成一家今未尝。
当年猛志压崔蔡,翻恐汪魏相低昂。
先生不嗔后生笑,所虑惟此余寻常。
谁与吾党二三子,妙解知我非猖狂。
《澄斋来讶久不出因作此并呈石生明叔》【清·梅曾亮】十日不踏兴胜寺,张子讶我何深藏。谓疑幽忧属末疾,岂知发兴搜诗肠。我初学此无检束,虞初九百恣荒唐。稍参涪翁变诗派,意趣结约无飞扬。十年弃置久不事,解散韬帙从忀徉。含毫叩景偶一试,忽觉泥井生寒浆。浓书细字急不择,蝼蚓诘曲肥鸦旁。到口有物当一吐,安能呐舌如周昌。古人精严有真放,下手得快天机张。六朝文士不解此,散叶骏马驱跛羊。三辰分光精气薄,语言缩畜如羸尪。虽然此中有泾渭,岂得芜秽夸汪洋。句律稍悟嗟已晚,嗜好多可无专场。千金狐裘饰羔袖,汉冠晋制兼唐装。吾文所病亦在此,自成一家今未尝。当年猛志压崔蔡,翻恐汪魏相低昂。先生不嗔后生笑,所虑惟此余寻常。谁与吾党二三子,妙解知我非猖狂。
https://shici.929r.com/shici/zuYzdyj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