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山环翠绕层栏。时节岁将残。
远雁不传家信,空能嘹唳云间。
客程无尽,归心易感,谁与忘年。
早晚临流凝望,饥帆催卸风竿。
暮山环翠绕层栏。时节岁将残。
远雁不传家信,空能嘹唳云间。
客程无尽,归心易感,谁与忘年。
早晚临流凝望,饥帆催卸风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岁末时的独特情感和景象。开篇“暮山环翠绕层栏”一句,通过对晚霞满山、绿意盎然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此处“层栏”可能指的是山势起伏或是山间的小道,增添了画面之美。
接着,“时节岁将残”表达了诗人对年关即将到来的感慨。古代中国人对于岁末总有许多情感寄托,包括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未来一年生活的期待。
“远雁不传家信,空能嘹唳云间。”这两句则转换了视角,通过大雁不再带来家书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孤独与隔绝。雁在古代常被赋予传递信息、联络亲情的意义,而这里却是“不传家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思念之深。同时,“嘹唳云间”则描绘了大雁的鸣叫声,飘渺而远,增强了诗意中的孤独感。
“客程无尽,归心易感,谁与忘年。”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旅途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于归家的渴望。旅途中的日子如同漫长的路,无始无终,而内心对于归乡的渴望却是如此容易被触动,尤其是在岁末之际。最后一问“谁与忘年”,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末尾两句,“早晚临流凝望,饥帆催卸风竿。”诗人在河岸上久久地凝视着水面,或许是在寻找内心的宁静。同时“饥帆”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艰辛,而“催卸风竿”则描绘了一种对旅途结束、希望早日归家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是对岁末景象的描摹,更是一次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情感宣泄。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