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元自与天通,一点尘飞失太空。
六凿尔时俱偃息,八窗何处不玲珑。
公田有秫犹难色,暮夜无金即直躬。
要识此中清入妙,也忘堂上古丝桐。
灵台元自与天通,一点尘飞失太空。
六凿尔时俱偃息,八窗何处不玲珑。
公田有秫犹难色,暮夜无金即直躬。
要识此中清入妙,也忘堂上古丝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应申所作的《清心堂为余宰题》。诗中以"灵台元自与天通"开篇,形象地表达了人的心灵与宇宙本源相通的哲学观念。"一点尘飞失太空"则暗示了人心中的杂念如尘埃般在浩渺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内心的清净。
接下来的"六凿尔时俱偃息,八窗何处不玲珑","六凿"指人的六情六欲,"八窗"比喻人的感官,诗人借此表达当人摒弃欲望,心灵宁静时,洞察力和智慧便会显现无遗。
"公田有秫犹难色,暮夜无金即直躬",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即使面对生活中的物质困难,如公田收成不佳或贫穷,只要内心清明,也能坚守正直的品性。
最后,诗人总结道:"要识此中清入妙,也忘堂上古丝桐",意在告诉读者,只有真正领悟到内心的清净之妙,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连音乐的享受都显得不再重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心堂为背景,寓言式地阐述了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净化的主题,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省和超脱的哲学思想。
画史纷纷满天下,君之此图谁所画。
倚山茅屋野人居,门前何得将军马。
得非孔明卧隆中,坐令玄德来趋风。
十载烟尘战群虎,一朝云气随飞龙。
英雄契合人莫测,宛如鱼水欢相得。
抱膝长歌梁父吟,上马已无曹孟德。
三分割据功业成,用之惟在知人明。
千钧汉鼎悬三顾,丹青欲写空凝情。
呜呼河北二十四郡堕名城,君王不识颜真卿。
露洗新秋,天浮灏气,桐孙初长庭隅。
绷裁红锦,门左记垂弧。
白发萱亲笑道,于今见、四叶喜荣敷。
天台路,吾儿知不,倩雁报安书。
山中何所有,石田茅屋,菊径瓜区。
更寒窗老砚,他年尽传渠。
愿汝身如犊健,看书罢、更学把犁锄。
称乡里,善人可矣,卿相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