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入高云月上天,美人相继作飞仙。
棺中彩履留何处,台上青禽去几年。
织锦悔教来粤峤,鸣筝休更问秦川。
鸳鸯最是多愁思,未到黄泉已化烟。
花入高云月上天,美人相继作飞仙。
棺中彩履留何处,台上青禽去几年。
织锦悔教来粤峤,鸣筝休更问秦川。
鸳鸯最是多愁思,未到黄泉已化烟。
这首《怀仙曲》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其内容充满了对仙界的向往与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首句“花入高云月上天”,描绘了一幅花儿随风飘散至云端,月光洒落天际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美人相继作飞仙”一句,将人间的佳人比作飞升的仙子,表达了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棺中彩履留何处,台上青禽去几年。”这两句通过描述仙人的遗物和仙鸟的离去,暗示了仙界生活的短暂与神秘,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织锦悔教来粤峤,鸣筝休更问秦川。”织锦与鸣筝是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工艺品,此处诗人借以表达对过去生活的一种追悔与不舍,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再追寻那些遥远的地方,暗示着对现实的回归。
最后,“鸳鸯最是多愁思,未到黄泉已化烟。”以鸳鸯比喻夫妻间的深情,即使在生前还未经历生死离别,但内心的愁思已经如同烟雾般弥漫,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皎洁冰轮,朦胧烟柳,宵深露湿春衫。
望碧天无际,何处长安。
回首当年踪迹,花影下同倚红阑。
心如醉、一书欲寄,几度重看。漫漫。
闲愁闲恨,向梦里寻君,细诉情端。
料芸闺无事,也念前欢。
记否临歧握手,千万语、只劝加餐。
还自愧、浮生若萍,旧约盟寒。
云笺半幅,墨花光璨,读罢离愁何许。
扁舟此夕赴秦淮,应过了、几重烟树。
疏灯影澹,孤蓬人悄,料有唱酬新句。
姮娥一昔赐天香,频嘱道、争先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