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轮鞅绝,独卧碧云幽。
山气青常润,湖光澹不流。
脱巾临竹屿,展席向花丘。
去此寻真境,尘嚣安可求。
高斋轮鞅绝,独卧碧云幽。
山气青常润,湖光澹不流。
脱巾临竹屿,展席向花丘。
去此寻真境,尘嚣安可求。
这首明代尹台的《高斋》描绘了诗人身处清幽环境中的心境。首句“高斋轮鞅绝”展现了诗人居住的高雅书斋远离尘世喧嚣,车马声息皆止。次句“独卧碧云幽”则强调了诗人独自一人,沉浸在宁静的碧云之间,显得格外孤寂而深邃。
颔联“山气青常润,湖光澹不流”进一步渲染了周围的自然景色,山岚轻拂,清新湿润,湖面平静如镜,波光不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恬淡的画面。诗人通过“润”和“流”的动态对比,表现出大自然的静态美。
颈联“脱巾临竹屿,展席向花丘”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动作,他摘下头巾,亲近竹林小岛,铺开席子,面对花丛,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远离尘世的宁静。
尾联“去此寻真境,尘嚣安可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决心离开这纷扰的尘世,去探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真实,暗示了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高斋独处、亲近自然的画卷,寓含了诗人对尘世浮华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一树琼花,二分明月,扬州自古佳丽。
杜牧曾游,何郎不再,试问风流谁继。
才子飘零尽,还喜得、词编玳瑁,知音千古寥寥,能识高山流水。
念我朱颜易老,奈江梦少花,洒笔成泪。
浪许金荃,羞称玉树,何处更将愁讳。
从此然脂夜,免冻了、春纤十指。
虞生不恨,相逢竟须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