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旅邸秋晚二首·其二》
《旅邸秋晚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井梧敲尽石阑风,放入斜阳水底红。

秋思渐消离思长,一声过雁翠楼东。

(0)
翻译
井边的梧桐叶在秋风中摇曳,落叶投入水面,映照出夕阳的红色。
随着秋天的到来,离别的愁绪更加强烈,一声雁鸣从东边的翠楼传来。
注释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敲尽:摇落殆尽。
石阑风:石栏杆上的秋风。
放入:投入。
斜阳:夕阳。
水底红:水面映照的红光。
秋思:秋天的思绪,可能指愁思。
渐消:逐渐消散。
离思:离别之思。
长:加深。
一声过雁:一只飞过的雁。
翠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东:东方。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离愁的诗句,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情景。"井梧敲尽石阑风"中的“井梧”指的是树木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敲尽石阑风”则形象地表达了落叶纷飞,如同敲打着石制的栏杆一般,渲染出一种萧瑟的秋意。

"放入斜阳水底红"则是说将这份秋色投射到了斜阳下的水中,使得水面上映照着一片红光。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忧郁和愁绪,如同落叶随流水漂泊,不知所终。

"秋思渐消离思长"表达了诗人随着秋天的逐渐深入,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浓厚。"一声过雁翠楼东"则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听到了远处大雁的叫声,从绿色的楼宇之东掠过,这声音似乎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漂泊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无限留恋,以及在异乡的孤寂与愁思。诗句中充满了动静结合、声色相生的艺术魅力,每个字眼都透露出诗人深切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题莹僧官禅室

地隔红尘接上方,乱藤高竹暝苍苍。

半屏夜坐云牙冷,一饭朝飧石发香。

雨后降龙归咒钵,月明栖鹤下回廊。

我来欲问西来意,安得醍醐灌顶凉。

(0)

题清隐山房卷

幽居浑似聘君亭,门对青山尽日扃。

一榻茶烟吟处飏,半窗松雨梦回醒。

鸿都官好羞输直,虎观门深懒议经。

一卧空林惊岁晚,无人知有少微星。

(0)

滇南即事·其三

万山藏古寨,六诏杂诸蛮。

僰女头笼帽,蕃僧耳坠环。

啖蛇传土俗,屠犬祀神奸。

更有西戎种,轻生赋性顽。

(0)

鹤庆道中

岩深多险阻,马足正淩兢。

暝雪依巢鸟,斜阳归寺僧。

林疏鸣败叶,涧古积坚冰。

去去无辞远,荒山又几层。

(0)

流河

早发流河路,西风岁晏时。

白烟连远戍,黄叶下高枝。

野老趋乡集,渔郎祀水祠。

太平风土好,随处乐雍熙。

(0)

闲居漫兴·其八

遁迹衡门下,栖迟得自由。

梅花悬小帐,莲叶汎轻舟。

事业惭鸣凤,生涯笑拙鸠。

尘缨何处濯,门外有清流。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