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虚朗荫高槐,岚翠迎人足散怀。
云卧天窥无不可,风清月白致多佳。
楹间写雾波涛幻,松下流泉琴筑谐。
是地怡神堪久托,初心勤政惧微乖。
精庐虚朗荫高槐,岚翠迎人足散怀。
云卧天窥无不可,风清月白致多佳。
楹间写雾波涛幻,松下流泉琴筑谐。
是地怡神堪久托,初心勤政惧微乖。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雅致的精舍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美妙景象。首联“精庐虚朗荫高槐,岚翠迎人足散怀”以“虚朗”、“高槐”、“岚翠”等词语勾勒出精舍周围清幽宁静、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仿佛一进入这环境,心灵便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舒展。
颔联“云卧天窥无不可,风清月白致多佳”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超凡脱俗之感。无论是云中休憩,还是仰望星空,都显得极为自在惬意;而清风徐来,明月皎洁,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让人心旷神怡。
颈联“楹间写雾波涛幻,松下流泉琴筑谐”则将视线转向室内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楹柱上似乎映照着雾气中的波涛幻影,与室外的松林、流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和谐的氛围。同时,这里还巧妙地融入了音乐元素,仿佛在松下的泉水旁,有一曲悠扬的琴声与自然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尾联“是地怡神堪久托,初心勤政惧微乖”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净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在此地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政治责任的深思,担心在享受这份宁静的同时,可能会忽视了为国为民的初衷和职责。
整首诗通过对精舍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道结莲花社,情连中表亲。
有才堪入世,期汝岂同人。
捧檄原高志,求官莫为贫。
诗书敦至德,努力扇清芬。
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