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十二》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其十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南国多情易别离,登高临水总相思。

凄清越女吹芦管,绝似巴童唱竹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国秋天江边的离别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地方特色。诗人以“南国多情易别离”开篇,点明了地点与情感基调,南国之地,多情之人,别离之时,总是伴随着深深的思念。接着,“登高临水总相思”,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环境氛围,无论是登高远望还是临水而立,心中都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凄清越女吹芦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图景。越女,即来自越地的女子,她们在秋日的江边吹奏芦管,那悠扬的笛声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这里的“凄清”二字,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凉爽与宁静,也暗含了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

最后,“绝似巴童唱竹枝”,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地方——巴地,这里的巴童在唱着竹枝歌。竹枝歌是四川地区的一种民歌,以其质朴、深情著称。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越女的芦管声与巴童的竹枝歌声相提并论,强调了两地音乐艺术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之痛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铺陈,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秋日的江边,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离愁别绪。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避暑畅春园雨后新月

园亭气爽雨初晴,新月胧胧透树明。

漏下微眠思治道,未知清夜意何生。

(0)

金山

一览江天胜,东南势尽收。

帆樯来极浦,台榭起中流。

路出丹崖上,烟同碧汉浮。

登临豁心目,浩荡俯沧洲。

(0)

九河故道

野树迷深岸,荒荆露浅沙。

还思乘四载,岂效泛浮槎。

(0)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十六第十六图

年谷丰穰万宝成,筑场纳稼积如京。

回思望杏瞻蒲日,多少辛勤感倍生。

(0)

夹竹桃花·其三

寂寞谁相问,清斋隔市嚣。

忽遗芳树至,应识雅情高。

布叶疏疑竹,分花嫩似桃。

野人看不厌,常此对村醪。

(0)

刘学士三吾

春夏榜,南北榜。南有私,北无党。

空持朝鲜玳瑁笔,等之敝帚千金享。

然而六十一人中,讵皆有文在其掌。

琮也善易不善著,翰苑当阨知不知。

八十老者戍边死,坐右燕王左太子。

早知天命有所归,金陵城上燕南飞。

不如当时不力陈,无用丧师五十万,十族九族免涂碳。

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犹贤于新莽篡。

靖难功,谁酿成之坦坦翁。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