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尚书挽诗二首·其一》
《黄尚书挽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愤切身频痏,忧多鬓早丝。

有功裨圣主,无命佐清时。

论事明于掌,披图粲若棋。

哀哉听绝语,犹抱五年悲。

(0)
翻译
心中充满愤怒,频繁遭受伤害,忧虑使双鬓过早生出白发。
虽有功劳辅佐圣明君主,却命运不济未能在清平盛世发挥作用。
讨论国事洞察秋毫,解读地图清晰如棋盘。
令人悲哀的是,如今只能倾听绝响,心中仍怀抱着五年的悲伤。
注释
愤切身频痏:愤:愤怒;切身:直接关系到自己;痏:创伤。
忧多鬓早丝:忧:忧虑;鬓:两鬓;早丝:白发。
有功裨圣主:有功:有功劳;裨:辅助;圣主:圣明的君主。
无命佐清时:无命:命运不佳;佐:辅佐;清时:清平的时代。
论事明于掌:论事:讨论国事;明:清楚;掌:手掌,比喻心中。
披图粲若棋:披图:解读地图;粲若棋:清晰如棋盘。
哀哉听绝语:哀哉:悲叹;绝语:断绝的话语。
犹抱五年悲:犹:仍然;抱:怀着;五年悲:长期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黄尚书所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悼和对其生平的感慨。诗中首先描述了黄尚书因忧患深重而身体频受伤害,年纪轻轻就已白发斑斑,显示出他的忧虑与辛劳。接着,诗人赞扬黄尚书虽有才能,却未能在清平盛世充分施展,暗示了他的命运多舛。

诗人进一步称赞黄尚书洞察力强,分析问题清晰如掌上观纹,且对国家事务了如指掌,如同棋局般布局分明。然而,尽管如此,黄尚书还是未能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只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听到“绝语”,表达了诗人对黄尚书悲剧性结局的深深惋惜。

整首诗情感沉痛,通过对黄尚书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未竟之志,以及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哀思。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送曹子念赴永嘉谒谢王使君阳德因游天台雁荡诸山

江南十月未风沙,髯客翩翩问永嘉。

报赠岂无青案玉,归装定有赤城霞。

鸿飞绝巘书千里,蜃拥蒸波锦万家。

最是府公为地主,可能留赏及春华。

(0)

东泉丈解太仆归从少春兄游有寄

肯为浮荣拟是非,岁寒高谊见来稀。

空劳贡禹弹冠在,但好虞卿解绶归。

疏草尚寒千古色,纕荷差胜五时衣。

芝苓满地双堪斸,莫向东山咏采薇。

(0)

题画寄寿黄都督

一剑仍霜十四州,鹳鹅千队肃清秋。

毋烦更借君王箸,见说新添海屋筹。

飞去尺书为属国,颁来斗印是通侯。

还闻幕府风流事,白袷单褣狎钓钩。

(0)

慰吴翁晋失利

春官日讨论,本意欲还醇。

文苑翻成厄,儒林未睹真。

家声三礼旧,诗法五言新。

莫以杨朱泪,轻沾建业尘。

(0)

陆成叔出新诗俊丽甚然多平康巷中语走笔戏赠且以为风

烟月清溪里,风流白苎辞。

玉台编后出,银字管中吹。

六代才难尽,三山景尚奇。

毋令小谢后,寂寞使人悲。

(0)

李子华见过偶成

此身犹健在,归计日萧疏。

尔挟轩皇问,吾安泛胜书。

闲真爱罗雀,懒至怯烹鱼。

垂死犹贪客,徐卿未易如。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