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片春光燕嘴边。红湿露啼鲜。海棠丝短也相牵。
残梦后,断魂前。粉馀飞雪,香消沉水,无计更留仙。
东风好,送向花田。花麝土,早成烟。
几片春光燕嘴边。红湿露啼鲜。海棠丝短也相牵。
残梦后,断魂前。粉馀飞雪,香消沉水,无计更留仙。
东风好,送向花田。花麝土,早成烟。
这首《燕归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春日里燕子归来的情景,以及其与海棠花的互动,营造出一种细腻而哀婉的氛围。
首句“几片春光燕嘴边”,以燕子的视角切入,将春光的轻柔与燕子的灵动巧妙结合,仿佛春光在燕子的嘴边轻轻跳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红湿露啼鲜”一句,通过“红湿”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花瓣上沾满露珠的鲜艳景象,赋予了花朵以生命力和湿润感,仿佛能听到露珠滴落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海棠丝短也相牵”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亲密,即使海棠的枝条短小,也能够与燕子建立起某种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物理的距离,象征着生命之间无形的纽带。接下来的“残梦后,断魂前”两句,通过梦境与离别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复杂。
“粉馀飞雪,香消沉水,无计更留仙”三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花瓣的凋零比作飞雪,香气的消散比作沉水的熄灭,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可挽留,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无计更留仙”更是直接点明了无法留住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
最后,“东风好,送向花田。花麝土,早成烟”两句,以东风为引,将燕子送向花田,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同时,通过“花麝土,早成烟”的描述,既表现了花香的浓郁与短暂,也暗示了生命的终将归于尘土,形成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宁静的美感。
整体而言,《燕归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里燕子与海棠花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情感深沉而又不失清新之气,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少年一夕九起嗟,家贫亲老无生涯。
河东先生独青眼,慨然许我修通家。
三十年间同转首,王谢依然作甥舅。
时人咸笑孺子贫,杜老惟蒙丈人厚。
罢官闽峤初归来,登堂又荷倾金罍。
诗诵白圭感前事,情钟我辈衔馀哀。
定向清朝力求退,呼宾剩设严冬鲙。
从公杖屦鹿岩前,明月清风赵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