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皇甫曾赴上都》
《送皇甫曾赴上都》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

秋草不生三径处,行人独向五陵归。

离心日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晖。

楚客岂劳伤此别,沧江欲暮自沾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huángcéngshàngdōu
táng / liúchángqīng

dōngyóujiǔrénwéi西huāngliángjiùwēi
qiūcǎoshēngsānjìngchù

xíngrénxiànglíngguī
xīnyuǎnliúshuǐhuíshǒuchuānchánggòngluòhuī

chǔláoshāngbiécāngjiāngzhān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为《送皇甫曾赴上都》。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与朋友别离时的愁怅之情。

"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 这两句表明诗人长时间没有与老友相聚,而西行之地则是荒凉而且道路已不再显眼,旧事已渐模糊。这里的“东游”和“西去”暗示了空间上的远离,也象征着时间上的久别。

"秋草不生三径处,行人独向五陵归。"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萧瑟景色。秋天本应是草木繁盛之时,但在这里却是不见生机,而“行人独向五陵归”则显示出一位旅者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离心日远如流水,回首川长共落晖。" 这两句深化了别离之情。诗人将离别的心情比作流水,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感受的不断加深和时间的不可逆转。而“回首川长共落晖”则是诗人在望着那绵长的河谷与夕阳共同沉沦的情景中,感慨万千。

"楚客岂劳伤此别,沧江欲暮自沾衣。"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别离之痛苦和不舍的心情。“楚客”指南方的过客,而“岂劳伤此别”则是诗人询问自己是否会因为这次别离而感到疲惫和悲伤。而“沧江欲暮自沾衣”,则是在说黄昏时分,沧江水边,诗人不禁让自己的衣袖沾湿了河水,这可能是对故乡的留恋,也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孤独感受的一种预兆。

总体来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别离之痛、时光流逝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栎杜

古木不知年,差儗南华栎。

此地非曲辕,无劳过匠石。

(0)

山中示周日贞黄应晖应远及仁伯代骧两从弟

归来万事兴从慵,云水惟耽访逸踪。

累日可能从叔度,移文应不到周颙。

自惭诸谢传池草,得似三茅驾玉龙。

多恐尘缘消未尽,息心还听定林钟。

(0)

偕刘方瀛陈虚白两明府集卢元明孝廉白云楼

看竹名园过子猷,登仙今拟凤凰游。

同时并结黄金绶,作赋齐登白雪楼。

天爱郎星清伏日,地怜王气接丹丘。

凭轩一睇三山路,人在方壶第几洲。

(0)

秋日同区象先陈知期梁公量诸子步登二岭绝顶得风字

扪罗信步倚云中,形胜天开石势雄。

双塔午钟闻下界,万川澄练映遥空。

餐霞欲醉仍催酒,作赋凭高却御风。

好是山灵欣献瑞,望来佳气郁葱葱。

(0)

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四

一雨能消暑气残,幽斋晴景更宜看。

床头堕叶摊书满,槛外飞花扑径寒。

山色濛濛当睥睨,商声淅淅戛琅玕。

关河迢递知音隔,独抱丝桐未忍弹。

(0)

别后寄龙门张明府

停云在何处,渺渺天一隅。

龙门百尺浪,高高不可踰。

欲附长风翼,路远不我需。

忼慨临江干,我怀正郁纡。

古人感知己,不惜捐其躯。

平生国士心,欲报将焉如。

愿言流景铄,千秋竹帛垂。

缄书托来鸿,聊以蔽余思。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