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银》
《银》全文
唐 / 李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

玉壶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带长河色,光浮满月光。

灵山有珍瓮,仙阙荐君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ín
táng / qiáo

pínghuīyǎnyóurénzhúyǐngcháng
chūxiàjiàntóngjǐnggòngānchuáng

dàichángguāngmǎnyuèguāng
língshānyǒuzhēnwèngxiānquējiànjūnwáng

翻译
思妇在屏风后隐藏光芒,游人的烛火映照出长长的影子。
新酿的美酒如箭般注入玉壶,两人共饮,准备就寝。
酒的颜色如同长河之水,月光下泛着光泽。
灵山上珍藏的美酒,将被献给尊贵的君王。
注释
思妇:指深闺中的女子,思念远方的人。
屏辉:屏风上的光辉,可能指女子的身影或装饰。
游人:在外游玩或出行的人。
烛影:烛火的光影。
玉壶: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美酒。
箭:比喻快速倒入的动作。
桐井:用桐木制成的井,可能指酒桶。
床:这里指准备就寝。
色带:形容酒的颜色如带状流动。
长河色:比喻酒色如长河般流淌。
光浮:光线漂浮。
满月光:明亮的月光。
灵山:传说中的神山,常有珍贵之物。
珍瓮:珍贵的酒坛。
仙阙: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宫廷。
荐:进献,献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带有仙境色彩的夜景图。"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室内女性对于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外出游子的孤独相对照,烛光如影,拉长了时间的长度,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漫长。

接着的"玉壶初下箭,桐井共安床"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景象。玉壶下箭,这里可能指的是月亮刚刚升起,而"桐井共安床"则是一幅和谐共处的情景,通过自然界的宁静与和平来衬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再下来的是"色带长河色,光浮满月光"。这里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水面与月亮之间的关系,描绘了一种无边界的美丽景象。水面如同镜子一般反射着月光,将两个自然界的元素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

最后两句"灵山有珍瓮,仙阙荐君王"则直接点出了诗歌所描绘的是一个超自然的仙境。这里的"灵山"和"仙阙"都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神话地名,而"珍瓮"可能象征着某种宝贵之物,整体上,这两句强化了整个诗歌的神秘与超脱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世界与仙境间的差异,以及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既超然又美好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朝代:唐   字:巨山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生辰:644~713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送中书舍人陈彝训赴北京·其二

綵笔喜辞西掖去,画船遥向北京行。

黄河十月无冰结,千里长风几日程。

(0)

送家兄及妻子还乡后感怀三首·其二

家在西昌旧业贫,孟光归处重辛勤。

十年茆屋秋风破,独自牵萝补白云。

(0)

九日陈士良宅玩菊次韵王洁斋菊有醉杨妃紫霞杯二种·其二

腻白轻红数十枝,半酣秋色倚东篱。

谁知彭泽归来处,更似昭阳宴罢时。

(0)

右梅竹翠鸟题弼侄飞鸣宿食四雁图·其三

霜落洞庭渚,江南九月秋。

稍违关塞远,适足稻梁谋。

(0)

示鹓兄弟·其四

待制传宗嫡,元孙见可人。

承家在好德,切莫厌清贫。

(0)

送梁叔车

离怀不可尽,且复共芳筵。

卞玉终须献,韦经故有传。

河山行处好,云树望中妍。

归路诗千首,因风寄百篇。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