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压地乌夜啼,家家人听作天鸡。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
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
浮云压地乌夜啼,家家人听作天鸡。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
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
这首诗《江上行》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浮云压地乌夜啼”,以乌鸦在夜晚的啼叫,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家家人听作天鸡”一句,通过比喻,将乌鸦的啼声比作天鸡的叫声,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
“王孙何事复远游,江南芳草春萋萋。”这两句诗中,诗人借用了“王孙”这一古代贵族子弟的称谓,表达了对那些追求自由、远离尘嚣之人的赞美和羡慕。江南的春景被描绘得生机勃勃,与王孙的远游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陶令亦有五柳宅,秦人常忆桃花蹊。”这里引用了陶渊明和陶潜的故事,前者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后者则是传说中的桃花源的发现者。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英雄偃蹇何不可,颜色肯为时人低。”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认为英雄不应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应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
最后,“君看眼底相逢者,谁似江流不肯西。”诗人以江水为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永恒不变事物的渴望。这句话意味着,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能够像江水一样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是稀有的。
整体而言,《江上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永恒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数载怀乡,几番抗疏,此日归休。
喜紫阁彤庭,拂衣长谢,丹山碧水,策杖闲游。
楼起青云,堂开绿野,丹桂依然香满洲。
烟霞里,诗盟酒约,日日堪酬。寻花问柳优游。
更不管、人间岁月流。
念千载遭时,真逢尧舜,百年致主,独愧伊周。
绿鬓词臣,乌须元宰,又得青山对白头。
北窗下,园闻啼鸟,不听鸣驺。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钩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忘畴昔,总是团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