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事明主,忠义谅独持。
出门远眺望,荆棘生路岐。
路岐阻且深,惆怅何所之。
中心既不回,艰危何足辞。
不暇恤其躬,安能顾所私。
譬彼东流川,九折常如兹。
昔为志士模,今为壮士规。
寸心明白日,比德千园葵。
结发事明主,忠义谅独持。
出门远眺望,荆棘生路岐。
路岐阻且深,惆怅何所之。
中心既不回,艰危何足辞。
不暇恤其躬,安能顾所私。
譬彼东流川,九折常如兹。
昔为志士模,今为壮士规。
寸心明白日,比德千园葵。
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杂诗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一位忠诚之士面对艰难险阻,坚守忠义的决心与勇气。
首句“结发事明主,忠义谅独持”,开篇即点明诗人自幼便以侍奉明主、秉持忠义为己任。接着“出门远眺望,荆棘生路岐”描绘了诗人走出门户,面对着布满荆棘、道路崎岖的现实世界,象征着忠义之路的艰难。
“路岐阻且深,惆怅何所之”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内心的困惑和无奈。“中心既不回,艰危何足辞”则表明了诗人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绝不回头的决心。“不暇恤其躬,安能顾所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个人安危的置之度外,一心只为国家和忠义事业。
“譬彼东流川,九折常如兹”以东流之川比喻忠义之路的曲折不平,但诗人坚信这条道路如同河水一般,无论多么曲折,终将流向大海。“昔为志士模,今为壮士规”表明诗人从过去的志士成长为今日的壮士,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最后,“寸心明白日,比德千园葵”表达了诗人内心如同明亮的日光,坚定不移地追求忠义之道,其品德如同千园葵花般纯洁无瑕。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忠义的执着追求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