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怀。开篇“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表达了对时间飞逝和尘世牵绊的感慨。紧接着,“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则展现了一种美好的神话想象,其中仙子的离去留下了白鹿,成为仙界与人间交流的唯一线索。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以及现实中的孤独感受。仙人的离去,使得连那只白鹿都失去了家园,而诗人则是独自徘徊在高楼之上,凭栏远望,心中充满了怅惘。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这两句,通过对仙境的想象和传说中的游洞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无限向往。夜晚在江边市场听到呼唤声,是不是也在暗示着一种寻求解脱的心情呢?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则是对仙境的一种描绘,长松成林,风吹过时发出萧瑟之声,而那曾经的仙宫,如今却人去楼空,没有半点脚印。
最后,“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则是诗人的疑问和对仙境存在的一种揭示。白鹿夜晚时分鸣叫,其安身之处是否依然在这片故山?而满山的秋草中,却没有任何足迹,似乎是在暗示着,那些神话般的存在已经远离了这个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苦难、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宁为轻以清,抑为重而填。
重轻惟时中,举辄丽吾正。
诚斋振家学,本末尽诚敬。
所施见伦次,所瞩洞遐隐。
喧啾雄地籁,静胜了天定。
一经早授受,吴霜未侵鬓。
精明紫荷橐,所蕴固未尽。
玉堂与天远,仙槎向人近。
旌旄屋头州,维翰倚东屏。
敛此一道惠,徒引兆庶领。
泉山跨鳌碧,横江秀而整。
吾亲在其下,枌榆接封畛。
家有老吟僧,河海借馀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