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这首诗描绘了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历史局势,以及各自为政、势力未分的情况。开篇“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表达了时间背景和国家动荡不安的情形。“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军事联盟与权力的分散状态。
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人物“从成拒秦帝”,可能是在暗示战略家孙武(也称孙子)拒绝秦始皇的邀请,而策决问苏君则是询问苏代关于用兵之道。这里展现了古代智者对于战争和国家大事的深刻洞察。
“鸡鸣将狗盗”一句,借用了古人评说名将如同雄鸡报晓、勇士若盗犬一般,以此比喻军中英杰之才。而“论德不论勋”则表达了一种选拔官的观点,即重视才能和品德而非只看功绩。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有力,展示了作者对古代历史事件及其人物的深刻理解与鉴赏。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国家安危和英雄英杰的关切,以及对于才德兼备之士的推崇。
简报丛菊生小蕊,枝头应似拨冰醅。
故人有信来相访,好祝秋风及早开。
君家在山南,我行在山北。
山如碧连城,千里万重隔。
我行君不知,乘冰赴异域。
异域无春风,未晚日先黑。
思君应在家,游衍甘眠食。
复恐为荐书,去谒天子国。
寒云在山头,应见真消息。
我欲讯寒云,云飞攀不得。
我马不行空,如何度山侧。
相望两不知,立马情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