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家山已十程,摇鞭自笑苦劳生。
云先带暝岩边宿,月独伴人溪上行。
草屋停骖难可意,店翁叱犬不容声。
明朝路远起须早,第一鸡啼是五更。
回首家山已十程,摇鞭自笑苦劳生。
云先带暝岩边宿,月独伴人溪上行。
草屋停骖难可意,店翁叱犬不容声。
明朝路远起须早,第一鸡啼是五更。
这首宋诗《晚征》是赵汝燧所作,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旅途中的孤寂。首句“回首家山已十程”,表达了诗人离家渐远,行走了许多路程的感慨。接着,“摇鞭自笑苦劳生”通过自嘲的方式,流露出对辛勤劳碌生活的无奈和自我解嘲。
“云先带暝岩边宿,月独伴人溪上行”两句,运用景物描写,写云彩伴随着暮色降临,投宿在山岩边,而月亮则独自照耀着诗人沿着溪流前行,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这里,自然景色与人的行程形成鲜明对比,寓言人生的孤独旅程。
“草屋停骖难可意,店翁叱犬不容声”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简陋与辛苦,诗人难以在简陋的草屋中停留,连店主呵斥狗吠的声音都显得格外刺耳,反映出旅途的疲惫和不舒适。
最后两句“明朝路远起须早,第一鸡啼是五更”,预示着明天路程还长,诗人必须早起,以鸡鸣为号,暗示了诗人坚韧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清醒认识。
整体来看,《晚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感受,体现了古代文人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深沉体验。
望晴峰染黛,暮霭澄空,碧天银汉。
圆镜高飞,又一年秋半。
皓色谁同,归心暗折,听唳云孤雁。
问月停杯,锦袍何处,一尊无伴。
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
今夕楼中,继阿连清玩。
饮剧狂歌,歌终起舞,醉冷光凌乱。
乐事难穷,疏星易晓,又成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