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运使舍人观潮·其二》
《和运使舍人观潮·其二》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

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

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

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

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

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

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

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0)
注释
东溟:指大海。
潮从何代生:询问潮汐的起源。
天吐纳:比喻自然的循环过程。
月亏盈:月亮的盈亏变化。
暴怒:形容潮水汹涌。
伍胥:古代楚国大夫,以忠烈闻名。
翻译
举杯向大海发问,潮汐自何时开始生成。
难道不是天的呼吸造就,随着月亮的盈亏而涨落。
中秋时分潮水汹涌如怒,半夜雄壮澎湃有声势。
浩荡的云团如同大军集结,穿越峻峭的雪山前行。
海面雷电聚集,江心瀑布横挂天际。
巨大的防波堤连同地震震撼,众多船只期待着风向的变化。
潮水翻腾如蛟龙争斗,奔流如雨雹般惊人。
这股力量见证了千年的信仰,退去后江河平静无波。
破浪前行的力量无人能敌,推动山岳的力量可与之匹敌。
伍子胥的英灵永不消逝,凭借这潮汐之力扬名立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和运使舍人观潮(其二)》,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壮观的海潮景象。他以饮酒问海的方式开篇,引发对潮汐生成的思考,认为潮水源自天地自然的吐纳,随着月的盈亏而涨落。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暴怒中秋势”形容潮水在中秋时的汹涌,“雄豪半夜声”则描绘潮声的威猛。

接下来,诗人将海潮比作堂堂云阵和屹屹雪山,形象地展现了潮水浩荡的气势。他还描绘了海面雷霆聚集、江心瀑布般的景象,以及潮水带来的震撼力量,如地震般撼动大地,舟楫在风中迎接。诗人以蛟龙斗和雨雹惊来形容潮水的翻腾与奔腾,强调其威力无穷。

最后,诗人总结道,潮水的力量不仅能够破浪前行,甚至能与驱山之力相提并论。他借此表达了对潮汐自然奇观的敬畏,并借伍胥的典故,寓意潮水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象征着英雄的威名。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壮阔,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英雄气概的崇尚。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集句·其十一

碧纱窗下水沈烟,香入薰炉禁火天。

最是一年春好处,绿杨高映画秋千。

(0)

投海偈二首·其二

世间人心易了,只为人多不晓。

了即皎在目前,未了千般学道。

(0)

晚晴步塘上

漫踏斜阳堤上行,偶逢白叟问年登。

去年禾乾龟兆拆,今年雨多禾耳生。

(0)

戏咏石榴晚开二首·其二

无复幽姿淡淡妆,胭脂深染薄罗裳。

芙容影里避三舍,石竹丛中许擅场。

(0)

煎罂粟汤二首·其二

松黄浮碗色蒸栗,初味馀甘如苦荼。

粉粟为汤两奇绝,甚甘纯白胜醍醐。

(0)

喜董彦速自仙岩归

钵囊高挂同僧夏,远寄岩门一把茅。

地僻狙猴长作伴,食贫蕨笋不充庖。

瘦藤拄下万峰顶,野鹤来归千岁巢。

点检箧中诗几首,苍头时遣为君抄。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