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闻空香,窗前落溪水。
相对两忘言,坐看山云起。
虚室闻空香,窗前落溪水。
相对两忘言,坐看山云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超越言语的深刻交流。"虚室闻空香",诗人置身于空灵的室内,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纯净、超脱的香气,这香气或许象征着心灵的净化或对精神世界的向往。"窗前落溪水",窗外溪水潺潺,声音清脆悦耳,与室内静谧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
"相对两忘言",诗人与僧侣面对面而坐,却在无需言语的状态下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这种状态超越了语言的限制,体现了精神层面的深刻交流和理解,是心灵相通的最高境界。"坐看山云起",两人静静地坐着,凝视着远处山间云雾的升腾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心灵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以及在宁静中达到的精神自由与超越。它不仅是一次审美体验,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和宇宙真理的探索与领悟。
流水终到海,浮云岂归山。
大堤芳草绿,游子何时还?
人去曾寄衣,鸿归无一字。
锦纹终夜织,不尽心中事。
妾心长似水,君意散如云。
寥寥怯空房,梦合晓更分。
春来忆玉箫,秋后悲纨扇。
泪眼几时晴,年年独不见。
滩声潺潺如急雨,渔子罟师隔江语。
月钩瓜破遥村烟,何人摇橹西岩边。
喔喔悠扬鸣复息,江长日暮愁无力。
摆浪休惊龙女宫,轻音似学鲛人织。
忆昔吴儿白苧衣,兰桡一道唱歌归。
香风艳月随船转,?玉鸳鸯逐隧飞。
旧游如梦长洲苑,橹声今夜肠堪断。
惆怅江湖道路难,劳劳搔首已更阑。
百年谁是长閒者,愿买扁舟理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