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沟流水秋萧瑟,老柳当门。门掩黄昏。
手掐花梢月有痕。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
不驻行云。凄断巫山梦里人。
荒沟流水秋萧瑟,老柳当门。门掩黄昏。
手掐花梢月有痕。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
不驻行云。凄断巫山梦里人。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荒沟的凄美画面。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艺术氛围。
“荒沟流水秋萧瑟”,开篇即以“荒沟”、“秋”、“萧瑟”三个词组,勾勒出一幅秋日荒凉的景象,流水潺潺,却带着一丝冷寂和悲凉。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老柳当门。门掩黄昏。”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老柳树矗立在门前,仿佛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而“门掩黄昏”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强化了时间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手掐花梢月有痕”,词人通过细微的动作——“掐花梢”,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同时,“月有痕”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记忆的痕迹,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鹅笙暖炙金银字,隔院歌颦。”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鹅笙的温暖与金银字的贵重,与隔院传来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物质世界的奢华,也反衬出情感世界的空虚与寂寞。歌颦,即歌声中的愁苦表情,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层次。
“不驻行云。凄断巫山梦里人。”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或已逝去之人的思念。行云象征着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事物,而“巫山梦里人”则暗指遥远的思念对象,整个句子充满了对生命短暂和情感难以实现的哀叹。
综上所述,《采桑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寒日在东屋,邻家晚鸡啼。
阑班黄叶地,白日虫鸣悲。
扬扬旧香草,白露彫华姿。
虽悲就摇落,所喜实离离。
幽雅叙衣食,备寒戒先期。
薪刍既收敛,酒醴亦时施。
嗟我无一廛,薄游倦东西。
眷言及农亩,岁晚空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