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彭泽令,胡为赋归来。
不为折腰劳,亦岂为衔杯。
世事与心违,感之良可哀。
见几苟不早,屈辱终难排。
柴桑五柳下,茆屋荒苍苔。
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
力耕课僮仆,衣食聊自媒。
生死等蜉蝣,轩冕轻尘埃。
劝酬杂农圃,欢眤及孺孩。
意适辄有吟,落笔忘敲推。
纵心信所如,涧曲山之隈。
衡门向夕启,孤舟正沿洄。
妻子笑将迎,鸡犬亦喧豗。
乘化乐天命,靡复萦所怀。
缅兹绝代人,清风动九垓。
廉顽与立懦,身没名不灰。
我生千载后,仰止心悠哉。
风檐读公传,白日青天回。
八旬彭泽令,胡为赋归来。
不为折腰劳,亦岂为衔杯。
世事与心违,感之良可哀。
见几苟不早,屈辱终难排。
柴桑五柳下,茆屋荒苍苔。
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
力耕课僮仆,衣食聊自媒。
生死等蜉蝣,轩冕轻尘埃。
劝酬杂农圃,欢眤及孺孩。
意适辄有吟,落笔忘敲推。
纵心信所如,涧曲山之隈。
衡门向夕启,孤舟正沿洄。
妻子笑将迎,鸡犬亦喧豗。
乘化乐天命,靡复萦所怀。
缅兹绝代人,清风动九垓。
廉顽与立懦,身没名不灰。
我生千载后,仰止心悠哉。
风檐读公传,白日青天回。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中以“八旬彭泽令”开篇,点出陶渊明曾为官的经历,随后通过“胡为赋归来”一句,表达了对陶渊明放弃官场、回归田园的钦佩和赞叹。接下来的诗句,如“世事与心违,感之良可哀”,深刻揭示了陶渊明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以及他最终选择归隐的原因。
诗中描绘了陶渊明在柴桑五柳下的生活场景,如“茆屋荒苍苔”、“松菊喜犹存”,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通过“力耕课僮仆,衣食聊自媒”等句子,表现了陶渊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而“生死等蜉蝣,轩冕轻尘埃”则体现了他对生命和权力的淡泊态度,进一步凸显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通过“乘化乐天命,靡复萦所怀”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赏,认为他的生活态度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和自然生活追求的思考。
登高懒,且平地过重阳。风雨又何妨。
问牛山悲泪又何苦,龙山佳会又何狂。
笑渊明,便归去,又何忙。也休说、玉堂金马乐。
也休说、竹篱茅舍恶。花与酒,一般香。
西风莫放秋容老,时时留待客徜徉。
便百年,浑是醉,几千场。
倏忽光阴,四大浮空,是非久坚。
这轮回谁保,朝昏彻彼,家缘恩爱,系绊迁延。
一个真灵,千生万劫,苦海浮沉逐孽缘。
当须悟,在伊家慷慨,生死争先。聪明切听微言。
好放下闲愁搜妙玄。
认贫闲寂淡,休生恶勘,元初一点,摆出新鲜。
直正无私,常行平等,坦荡逍遥任自然。
真功行,向闲中慢慢,积累成千。
天地为炉,昆冈欲烬,此君兴味何长。
深林苍雪,特地作清凉。
甲刃摐摐阵里,翠旌纛、佩玉鸣珰。
须知道,生来有节,晚岁更昂藏。
诗人闲品藻,卫公九十,淇水徜徉。
任风花高下,蝶乱蜂狂。
有客长途苦暍,贪美荫、欲买陂塘。
推门去,何妨枕藉,三万六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