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谋黄发诏应同,公自西来我自东。
一代才猷几司马,两人心迹旧冥鸿。
头颅未负移山力,精血凭酬补石功。
最有居閒图报地,挽回约质赞尧风。
询谋黄发诏应同,公自西来我自东。
一代才猷几司马,两人心迹旧冥鸿。
头颅未负移山力,精血凭酬补石功。
最有居閒图报地,挽回约质赞尧风。
这首诗是明代林俊所作的《寿彭幸庵孙九峰(其一)》。诗中以“询谋黄发诏应同”开篇,巧妙地将老人的形象与古代帝王征询老臣意见的情景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尊崇和敬重的氛围。接着,“公自西来我自东”,描绘了两位主人公从不同方向汇聚的情景,暗含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目标。
“一代才猷几司马,两人心迹旧冥鸿”两句,运用典故,将彭幸庵与孙九峰比作历史上的名将司马,以及传说中的大雁冥鸿,表达了对他们的才华和志向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相似之处。
“头颅未负移山力,精血凭酬补石功”进一步赞扬了彭幸庵在事业上的努力和成就,以及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用“移山力”和“补石功”这样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最后,“最有居閒图报地,挽回约质赞尧风”则表达了对彭幸庵在闲暇之余仍心系国家、百姓,追求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同时寄寓了对其能引领社会风气,弘扬仁德之风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不仅颂扬了彭幸庵的个人品质和成就,也寄托了作者对其未来作为的殷切希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平沙浩茫茫,积岭长风吹。
射目星炯炯,扬飙烟霏霏。
草莽被高阜,河水流南崖。
自从出关来,几日才及兹。
四出环城郭,到处长相随。
险阻自天设,从古已如斯。
西通白登道,北接狐岭陲。
镇卫列两戍,士卒雄虎貔。
连营坚守备,敌人焉敢窥。
圣心犹未宁,秋巡动六师。
岂惟振威武,实欲安黔黎。
熊罴尽奋发,白日雷电飞。
独惭剑术疏,报恩将奚为。
海榴作花梅雨息,令弟五月来京国。
玉堂晚归初见之,豁然令我舒胸臆。
传杯剪烛两迟迟,还因亲爱动欢悲。
清姿秀质今在眼,严父慈亲空永思。
又促明朝理归舫,家在西城柳溪上。
高楼深馆绝尘纷,努力诗书振馀响。
结发在军中,幸际熙明时。
声教洽四海,不闻羽檄驰。
家承厚禄贵,身有好爵縻。
虽怀铅刀用,一割不及施。
自顾草木微,芳泽振华滋。
感激天地恩,胡能分寸禆。
惟应笃忠贞,庶不忝恩私。
庶事如猬毛,何以适攸宜。
发已一失经,臣职隳自兹。
岂但羞荣宠,安危诚系之。
歉歉内自怀,兢兢恒自持。
高轩敞弘丽,退食时在斯。
先哲有明训,揭以为箴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