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乃国宝,麾守去承明。
外户人无闭,浮江兽已行。
随来晋盗逸,民化蜀风清。
郛郭从彝典,州闾荷德声。
小人投天涯,流落巴丘城。
所赖中和作,优游凿与耕。
良臣乃国宝,麾守去承明。
外户人无闭,浮江兽已行。
随来晋盗逸,民化蜀风清。
郛郭从彝典,州闾荷德声。
小人投天涯,流落巴丘城。
所赖中和作,优游凿与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政治景象与社会状态。开篇“良臣乃国宝,麾守去承明”表达了对贤能之臣的赞誉,他们如同国家的宝贵财富,能够继承光明的政令。“外户人无闭,浮江兽已行”则形象地描述了一种门庭若市、国泰民安的景况,外面的门不需要关闭,因为没有外患和威胁,连水中的野兽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
“随来晋盗逸,民化蜀风清”一句中,“晋盗”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或事件,此处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法之徒也渐渐消失了。同时,蜀地(今四川地区)的风俗变得更加文明纯净,这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民众道德水平的提升。
“郛郭从彝典,州闾荷德声”表达了对地方行政治理的一种美好愿景。郛郭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名称,而“从彝典”则意味着遵循古代圣人的法则进行管理;“州闾荷德声”则形容州城的门户之上飘扬着道德的香气,显示出一种清廉和谐的政治氛围。
接下来的“小人投天涯,流落巴丘城”可能是在描绘那些不合时宜的小人物如何远离主流社会,最终流落到偏远的地方,如同古代蜀地的巴丘城。
最后,“所赖中和作,优游凿与耕”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外在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农业生产(凿与耕)的重视。这也暗示了一种政治上的中庸之道,即通过和谐的治理实现国家的繁荣。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在描绘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文化昌盛的美好愿景,反映了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