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堂上人能种菘,种菘不与寻常同。
丰根大叶厚其里,凌跞百蔌维君宗。
坟卢助骨云助气,乳泉饱沃真香秾。
肤凝秋雪薄寒入,心敛石蜜微甘充。
齿牙迎击了无物,厥滓作梗犹凡庸。
迩来武遂产此种,十本入韨千钱空。
乃知树艺贵以性,斯土协洽还丰茸。
空山野老病脾泻,不谓得此供朝饔。
倾盘下箸不惜尽,屠门大嚼乌足雄。
养终吾老终藉汝,上人慎勿疑周颙。
石堂上人能种菘,种菘不与寻常同。
丰根大叶厚其里,凌跞百蔌维君宗。
坟卢助骨云助气,乳泉饱沃真香秾。
肤凝秋雪薄寒入,心敛石蜜微甘充。
齿牙迎击了无物,厥滓作梗犹凡庸。
迩来武遂产此种,十本入韨千钱空。
乃知树艺贵以性,斯土协洽还丰茸。
空山野老病脾泻,不谓得此供朝饔。
倾盘下箸不惜尽,屠门大嚼乌足雄。
养终吾老终藉汝,上人慎勿疑周颙。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名为《晚菘行赠石堂慎上人》。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石堂上人的僧侣擅长种植白菜(菘),所种之菘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诗中详细描述了菘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丰根大叶厚其里,凌跞百蔌维君宗。”意指菘根部肥厚,叶片宽大,是众多蔬菜中的佼佼者。“坟卢助骨云助气,乳泉饱沃真香秾。”形象地描绘了菘根部吸收土壤营养,云雾滋润,泉水滋养,使得菘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肤凝秋雪薄寒入,心敛石蜜微甘充。”进一步说明菘的外皮如秋雪般洁白,内部则如同石蜜般甘甜,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能保持其美味。
接着,诗人提到菘的食用价值:“齿牙迎击了无物,厥滓作梗犹凡庸。”强调菘的口感细腻,即便是菜渣也无多余物质,可见其品质之高。“迩来武遂产此种,十本入韨千钱空。”指出菘在武遂地区被发现后,价格昂贵,十棵菘的价格相当于一千钱,体现了菘的珍贵。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石堂上人的赞赏和鼓励:“乃知树艺贵以性,斯土协洽还丰茸。”认为种植作物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与土地和谐共处。“空山野老病脾泻,不谓得此供朝饔。”描述了山间老人因脾胃不适而难以享用美食,如今得以品尝菘,感到欣喜。“倾盘下箸不惜尽,屠门大嚼乌足雄。”形容老人对菘的喜爱,不惜将其吃完,甚至愿意像吃肉一样享受。“养终吾老终藉汝,上人慎勿疑周颙。”表达了对石堂上人的感激之情,并希望他继续种植菘,如同周颙一样,为人们带来福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菘的独特魅力以及石堂上人高超的种植技艺,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晓起山光惨,晚来花意寒。
映月衣纤缟,因风佩琅玕。
三弄江梅听彻,几点岸柳飘残。
宛然舞曲初翻。
帘影卷波澜。
把酒同唤醒,促膝小留欢。
清狂痛饮,能消多少杯盘。
况人生如寄,相逢半老,岁华休作容易看。
楼前路。
愁对万点风花,数行烟树。
依依斜日红收,暮山翠接,平芜尽处。
小留伫。
还是画栏凭暖,半扃朱户。
帘栊尽日无人,消凝怅望,时时自语。
堪恨行云难系,赋情杨柳,徘徊犹舞。
追想向来欢娱,怀抱非故。
题红寄绿,魂断江南句。
何时见、轻衫雾唾,芳茵莲步。
燕子西飞去。
为人试道,相思闷绪。
空有肠千缕。
清泪满,斑斑多于春雨。
忍看鬓发,密堆飞絮。
四远天垂野。
向晚景,雕鞍卸。
吴蓝滴草,塞锦藏柳,风物堪画。
对雨收雾霁初晴也。
正陌上、烟光洒。
听黄鹂、啼红树,短长音□如写。
怀抱几多愁,年时趁、欢会幽雅。
尽日足相思,奈春昼难夜。
念征尘、满堆襟袖,那堪更、独游花阴下。
一别鬓毛减,镜中霜满把。
渚风低,芙蓉万朵,清妍赋情味。
雾绡红缀。
看曼立分行,闲淡佳丽。
靓姿艳冶相扶倚。
高低纷愠喜。
正晓色、懒窥妆面,娇眠敧翠被。
秋光为花且徘徊,朱颜迎缟露,还应憔悴。
腰肢小,腮痕嫩、更堪飘坠。
风流事、旧宫暗锁,谁复见、尘生香步里。
谩叹息、玉儿何许,繁华空逝水。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
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
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
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
伤嗟。
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
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
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
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念花边玉漏,帐里鸾笙,曾款良宵。
镂鸭吹香雾,更轻风动竹,韵响潇潇。
画檐皓月初挂,帘幕縠纹摇。
记罢曲更衣,挑灯细语,酒晕全消。
迢迢。
旧时路,纵下马铜驼,谁听扬镳。
奈可怜庭院,又徘徊虚过,清梦难招。
断魂暗想幽会,回首渺星桥。
试仿佛仙源,重寻当日千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