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悲秋·其三》
《悲秋·其三》全文
清 / 钱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阳九秋光到眼前,惊沙刮面倍潸然。

未闻五马浮江水,又见双鹅起狄泉。

捧日衣冠虚子夜,冲星剑佩负丁年。

剧怜折脚铛边坐,画尽寒灰未肯眠。

(0)
鉴赏

这首《悲秋(其三)》由清代诗人钱曾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悲凉与对过往的追忆。

首句“阳九秋光到眼前”,点明了秋天的到来,以“阳九”这一古代用来形容灾祸连年的词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安。接着,“惊沙刮面倍潸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风中沙粒飞舞的情景,不仅触觉上的刺激,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挫折,引发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泪水。

“未闻五马浮江水,又见双鹅起狄泉。”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怀念与感慨。“五马”常指东晋名将谢安,此处暗喻英雄人物的逝去;“双鹅”则可能寓指某种美好事物的消逝。这两句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当前现状的无奈与哀叹。

“捧日衣冠虚子夜,冲星剑佩负丁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捧日衣冠”与“冲星剑佩”的对比,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前者象征着曾经的荣耀与梦想,后者则是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写照。诗人以“虚子夜”和“负丁年”来强调这种失落感,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最后,“剧怜折脚铛边坐,画尽寒灰未肯眠。”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折脚铛”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即使在寒冷中,炉火已尽,但诗人仍不愿入睡,似乎在思考、在等待、在期盼,表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未来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萧瑟与人生沧桑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钱曾
朝代:清

钱曾,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钱曾(1629年~1701年)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
猜你喜欢

夏日游湖李文学有诗索答

西湖新水与堤平,湖上群峰俨削成。

兰棹泛时汀芷绿,芒鞋到处岸霞明。

年华荏苒惭双鬓,夜景霏微对短檠。

野老近来疏散甚,阳春白雪讵能赓。

(0)

史记三十六首·其二十八周勃

厚重何须少绛侯,世勋原自足安刘。

淮阳宾客今犹在,小为将军决胜筹。

(0)

饶阳杂诗十首·其四三河

岐水分流浅更寒,市廛鳞次贩艘团。

黄旗闪闪横江出,闻说征钱是宰官。

(0)

初至饶阳

冉冉气候易,秋风凄以清。

屏居意不怿,驾言求友生。

悠悠涉千里,日夕临高城。

四顾田野辟,陇亩互经横。

嘉禾早垂颖,灌木晚凋荣。

人烟何掩霭,流泉激波声。

狐兔时充斥,群鸟欢哗鸣。

烨烨道傍芝,可以制颓龄。

伤哉日月逝,年命易西倾。

谁当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0)

怀坡堂与僧半壁话步牛洲翁韵

尘里浮生度岁华,谈禅半日见无涯。

惟凭静坐思三教,每遇高僧话一家。

定慧不闻反舌鸟,色空聊种佛桑花。

雅知宋代东坡老,午夜晴天吐彩霞。

(0)

甲午送族孙孟郁赴春闱

翘首鹏飞出故林,八千行色照江岑。

青萍闪闪星霜去,老眼迢迢烟树深。

蓟越风光殊两地,寸分藜火值千金。

不忧上苑无栖处,须慰苍生引领心。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