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缥缈浩无烟,禾黍高低遍野田。
馌妇携筐遵小径,农夫荷锸觇荒泉。
场坡瓜熟风当户,沧海渔归月在船。
更喜清时无寇警,长江迤逦得安眠。
平芜缥缈浩无烟,禾黍高低遍野田。
馌妇携筐遵小径,农夫荷锸觇荒泉。
场坡瓜熟风当户,沧海渔归月在船。
更喜清时无寇警,长江迤逦得安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平芜缥缈浩无烟”,以“平芜”形容广阔的田野,用“缥缈”和“浩无烟”渲染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无边的绿色之中,远离尘嚣。接下来,“禾黍高低遍野田”则具体描绘了田野上生长的庄稼,高低错落,充满生机。
“馌妇携筐遵小径,农夫荷锸觇荒泉”两句,通过“馌妇”(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的妇女)和“农夫”的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她们或沿着小路行走,或手持工具,忙碌于田间地头,体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场坡瓜熟风当户,沧海渔归月在船”描绘了丰收的喜悦和渔民归家的温馨画面。成熟的瓜果在场上晾晒,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而远处的海面上,渔舟载着满舱的收获,月光洒在船身上,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图景。
最后,“更喜清时无寇警,长江迤逦得安眠”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代的赞美和内心的安宁。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可以享受宁静的生活,不必担心战争的威胁,长江边的村庄得以安然入睡,象征着人民生活的安定与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中的一片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时代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