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襟帽角走红尘,却扫穷经务日新。
将相公侯本无种,未应不及卖浆人。
袍襟帽角走红尘,却扫穷经务日新。
将相公侯本无种,未应不及卖浆人。
这首诗以欧阳澈的视角,表达了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思考与对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首句“袍襟帽角走红尘”,描绘了在世俗中奔波的形象,袍襟帽角象征着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外在标志,而“走红尘”则暗示了人生的忙碌与追求。接着,“却扫穷经务日新”一句,表明了诗人不仅关注于传统的学问积累(穷经),更强调与时俱进,追求知识与思想的不断更新。这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自我提升和时代进步的重视。
“将相公侯本无种”,这一句直接挑战了封建社会中固有的等级观念,指出将相公侯的地位并非天生注定,而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体现了对社会流动性的肯定。最后,“未应不及卖浆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通过对比将相公侯与普通劳动者(卖浆人)的地位,强调了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无关,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和对比,表达了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反思,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积极态度。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社会地位,关注内在的精神追求和知识更新,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
游山不合作前期,便被山灵圣得知。
只等五更倾一雨,三更犹是月明时。
不到西湖又两年,西湖风物故依然。
道旁松桧俱无羔,笑我重来雪满颠。
瑞香端合谱离骚,有子傅芳韵亦高。
失却薰笼红锦被,化为矮树紫樱桃。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
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
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
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後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
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搏扶未必贤枪榆。
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