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仿六和,将成自颓堕。
梵寺肖报恩,复不戒于火。
初意缘祝釐,佛力资善果。
虽弗事徭役,䆒属勤工作。
慈寿天地同,宁藉象教夥。
此非九仞亏,天意明示我。
一念敬怠间,圣狂分右左。
无逸否转泰,自满福召祸。
南北况异宜,窣堵建未妥。
惟是回禄延,遗迹春明颇。
聊将剔灰烬,率与除壒堁。
苟完仍旧观,地因邻馺娑。
罢塔永弗为,遂非益增过。
志兹能改心,讵云君子可。
延寿仿六和,将成自颓堕。
梵寺肖报恩,复不戒于火。
初意缘祝釐,佛力资善果。
虽弗事徭役,䆒属勤工作。
慈寿天地同,宁藉象教夥。
此非九仞亏,天意明示我。
一念敬怠间,圣狂分右左。
无逸否转泰,自满福召祸。
南北况异宜,窣堵建未妥。
惟是回禄延,遗迹春明颇。
聊将剔灰烬,率与除壒堁。
苟完仍旧观,地因邻馺娑。
罢塔永弗为,遂非益增过。
志兹能改心,讵云君子可。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志过》。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感慨。
首句“延寿仿六和,将成自颓堕”描绘了历史上的某位君主或高僧,本欲完成宏伟的工程,却因个人懈怠而功败垂成。接着,“梵寺肖报恩,复不戒于火”指出即使是为了感恩或祈福而建造寺庙,也未能避免火灾的灾难。这反映了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无力感,以及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思。
“初意缘祝釐,佛力资善果”表明最初的动机是出于虔诚的祈祷,希望得到佛法的加持以获得好的结果。然而,“虽弗事徭役,䆒属勤工作”指出尽管没有直接征召劳役,但实际的工作量仍然繁重,体现了劳动的艰辛。
“慈寿天地同,宁藉象教夥”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认为这不应仅仅依赖宗教的力量,而是需要更广泛的努力与智慧。接下来,“此非九仞亏,天意明示我”则暗示了某些事情并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其中蕴含着命运或天意的启示。
“一念敬怠间,圣狂分右左”强调了一个人的态度在决定其命运中的重要性,一个小小的疏忽或怠惰,就可能使圣人变为狂人。这反映了对道德自律的重视。
“无逸否转泰,自满福召祸”进一步阐述了勤奋与满足之间的关系,过度的安逸可能导致衰败,而自我满足则可能招致灾祸。这是一条关于人生哲学的深刻见解。
“南北况异宜,窣堵建未妥”提到了地理位置与建筑选择的重要性,不同的环境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可能是对某个具体项目的建议或反思。
“惟是回禄延,遗迹春明颇”提到火灾虽然毁灭了部分建筑,但也留下了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在春天尤为显眼。这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聊将剔灰烬,率与除壒堁”表达了清理废墟、去除污垢的决心,象征着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开始新的建设。
“苟完仍旧观,地因邻馺娑”意味着如果能够完成原有的计划,并且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和谐,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最后,“罢塔永弗为,遂非益增过”表达了对某些项目不再继续进行的决定,认为停止是避免更大错误的一种方式。
“志兹能改心,讵云君子可”总结了整篇诗的主题,即通过反思和改变来提升自我,这样的行为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人性、道德、命运、自然规律等多方面的深刻哲理,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帝王兼学者的深邃思考。